《人生的盛宴》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林语堂说:人生的盛宴无非这么几场。第一场是当你呱呱落地来到人间满一个月的满月喜宴,民间俗称“添丁”;这是向世人宣告新生命诞生的仪式。意味着从此这个家庭香火后继有人了!第二场是当你年满十六周岁的举行成人仪式时喜宴。父母给刚步入成年的你主持仪式,宣布你已长大成人,同时,也借此仪式向世人宣布你已经是成年人了。第三场是当你步入婚姻殿堂的婚礼喜宴。婚宴乃人生喜宴中最隆重的盛宴,它对人的一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仪式,通过了这个仪式,你将从一个过去为人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的单身青年到你现在为人妻为人夫的角色转变,乃至不久的将来为人母为人父。同时也将意味着你要为人类繁衍的生生不息组建新的家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场是人到四十岁开始的寿宴;传统的寿宴十年一次,逢十必过。第五场是丧宴,也是人生唯一的一场不是喜宴。摆完了丧宴,人生终了!人随风去,在一片呜呼嚎啕声中化作生者对死者的无限的哀思和缅怀。

《人生的盛宴》的读书笔记

  人生只是过程。在这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荣辱兴衰,痛苦与欢乐,都是整个生命历程的一个小小标点符号,它无法改变你的直线人生趋势。人随万物,生死乃茫茫宇宙中的自然现象。人生的悲喜同样不可或缺,它是丰富你的生命历程的精神内容。名利实为人生一空场,如果你过分的看重名利,在名利场上与他人拼个你死我活,那样,于你本是脆弱的生命无益,只会加速你跑完人生终程。

  那么我们何不置身其外呢?那样,你就可看到,那些自诩所谓人生多么辉煌多么有价值的人其实是在Q自己。至于辉煌或价值的大小与否,只因社会的分工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已。这就好比公司要生产一个产品,其中要涉及到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出仓等等各环节,而工作在各个环节的工人所做的工作就是社会分工,并不能一概论为谁或谁的贡献大小。说白了那都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人生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两点一线——直线人生。除此以外,其他任何对人生的解释都是对直线人生内容的解释。

  人生的盛宴一场场,串成你人生历程的一长串。每一场的人生盛宴都是长长人生路上的必须标注的标点符号,它改变不了你迈向人生终点的大趋势。每一场盛宴就象整点敲响的时钟不时地提醒你已到了人生的哪个驿站点。 就人生的意义而言,那场场的人生盛宴不管它的场面多么豪华或清淡,它终究只是个仪式,与场面的豪华与冷清无关。除此之外,便无其他意义。任何苛求豪华人生盛宴的人们,也与其要实现的人生价值无关,它更多的跟随世俗随波逐流,跟随追逐时尚的人流浩浩荡荡没入茫茫人海,没入尘俗 林语堂说: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样。原来问题是胃口而不是盛宴。关于我们,都工作着,因为我们必须工作,因为在文化日益进步的时候,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阻碍和野心,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生产出来的,而是由我们这群工作着的人产生出来的。我知道我的午餐比一只鸽子复杂得多,于是在获取食物的工作中,失掉了吃东西的胃口。 我觉得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盛宴面前却失掉了胃口。

  “醒觉对人生的态度”一文中说:“中国的民族思想在种族上和西方文化那么不同,在历史上又与西方文化隔离着;因此,我们在这种地方,自然会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答案,或者,更好些,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探讨方法,或者,还要好些,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论据。”

  “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稀罕了,所以我们崇拜他们;每一个具有关于中国文学的知识的人,都会证实这句话。” 这些话的现实意义为: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我们应该着重学习美欧等发达国家人们的疯狂进取、疯狂创造精神,改变那些过分依附于时尚、过分循规蹈矩的、有碍发挥创造力的习惯。

  “基督徒 希腊人 中国人”一文说:“基督教传教士在劝人信教的时候,第一步总是使人意识到罪恶的存在,及人类天性的不良(这当然是传教士藏在袖子里的现成药方所需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如果你不先使一个人相信他是罪人,你便不能劝导他做基督徒。” “希腊的人并不神圣,可是希腊的神却是有人性的。这些神跟基督教那个十全十美的上帝多么不同!所以希腊的神不过是另一种族的人,一族能够永生的巨人,而地上的人却不能永生。由这个背景里产生一些关于丹蜜特(Demeter——司农业的女神),普洛舍宾娜(Proserpina——地狱的女王),和奥非亚士(Orpheus——音乐的鼻祖)的妙不可言的美丽故事。”“希腊人酷爱这人生和这宇宙,而且除了全神贯注地由科学方面去理解物质世界之外,他们也注意于理解人生的真美善。” 依儒家的观念“我们如果和这种天赋的人类本性过着和谐的生活,便可以和天地平等同列。然而,佛教对于人类肉体情欲的观念,则根本和中世纪的基督教相同—— 这些情欲是必须弃掉的讨厌的东西。” “人和天地同等,并列为‘三灵’。这是以灵魂说为背景的: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或都有神灵依附着——山川河流,以及一切达到高龄的东西。”

  林语堂在这里告诉人们:应该允许世界文化的多极性。大多基督徒按上帝的要求做人,中国人在儒教的感染下处世;这都有其可取之处;希腊异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主要根源,对于人类的进步有其不可替代的贡献。基督教、佛教等所宣传多半是过时的、应该扬弃的观点。

  “灵与肉”一文说:“我有时觉得,鬼魂或天使没有肉体,真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看见一条清冽的流水,而没有脚可以伸下去享受一种愉快的冷感,看见一碟北平或琅岛(Long Island——美国地名)的鸭而没有舌头可以尝它的味道,看见烤饼而没有牙齿可以咀嚼它,看见我们亲爱的人们的可爱的脸孔,而对他们没有情感可以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的鬼魂有一天回到这世间来,静悄悄地溜进我们的孩子的卧室,看见一个孩子躺在床上,而我们没有手可以抚扪他,没有臂膀可以拥抱他,没有胸部可以感觉他的身体的温暖,面颊和肩膀之间没有一个圆圆的弯凹处,使他可以紧挨着,没有耳朵可以听他的声音,我们是会觉得多么悲哀啊。”

  林语堂在这里以平易近人的生活情理批驳了将精神(即“灵”)与物质肉体完全割裂的唯心观,倡导了精神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的唯物观(林语堂在青少年时期浸染于基督教文化环境内,后来改变自己从信仰基督教跃迁至信仰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