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下面是关于端午节包粽子作文,欢迎参考。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伟大的节日——端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
端午节的存在是为了纪念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而遭到强烈反对,从而被流放,被流放的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但又不忍心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于是把五月五日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记得小时候,每年到端午节的时候,奶奶都会提前摘好粽叶,泡好糯米,一般糯米需要泡上两到三天,因为粽叶是山上摘来的,所以表面有些脏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一般奶奶都会把粽叶清洗几遍,再放到锅里煮大概十分钟。奶奶特地在家门口种了一棵棕榈树,一般棕榈树的枝叶都是用来当作包扎粽子的绳子。这种叶子使用前都必须煮上十五分钟,可以增强它的柔韧性,不会轻易折断。
奶奶在包粽子之前,会准备好事先泡好的糯米和粽叶。然后把粽子里的馅洗干净,有红枣,猪肉,还有红豆。她一般都会包我最爱吃的肉粽,有时候她也会包红枣粽子,豆沙粽子,而奶奶喜欢吃原汁原味的粽子,她一般只吃糯米粽,她说这样的粽子鲜香软糯,散发着粽叶的清香,她很喜欢吃。准备好一切原材料,奶奶就开始开始包粽子了。
奶奶先拿起两片粽叶,一般都是一片大的一片小的,然后把两片粽叶的下方卷成一个圆锥体的模样,卷好后,奶奶就拿勺子舀了一勺糯米放到粽叶里,接着用筷子捅一捅,以便于让粽子更加紧实。然后把粽叶前面包过去,后面翻过来,然后左右包紧,接着用一根细绳在粽子的一角绕紧一圈,最后用棕榈叶缠紧,一个美味可口的粽子就这样做好了。每当我看着奶奶包粽子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可是奶奶每次都不教我,她说我笨手笨脚的学不会,只要乖乖等着吃粽子就行了。
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了,我央求着奶奶:奶奶,奶奶,你就让我包一次粽子吧!我一定能够学会的。奶奶漫不经心的说:你呀,每次都是这样说,你看看你,手忙脚乱的,只会帮倒忙。粽子呢,你只要等着吃就行了。我就不乐意了,跟奶奶说:谁说我只会帮倒忙的,这次我要证明给你看。奶奶摇摇头说不行。于是我假装带着哭腔乞求奶奶,奶奶最疼我了,她看着我实在拿我没办法,就这样妥协了。哭泣的我瞬间高兴了起来。
奶奶跟我说:你学着我的样子,跟我一起做,先拿两片粽叶卷成圆锥形。我有模有样的拿起两片粽叶,然后跟着奶奶的方法做,到了放完糯米,把粽子包起来的时候,粽叶就不听话了,我一用力想把它翻过去,它居然裂开了!我叫了起来,奶奶说:你用这么大力干嘛?别做了,在这帮倒忙,你把粽叶上的糯米弄干净,丢到一边去。我不甘心,没有听奶奶的话,又拿了两片叶子,叫奶奶继续教我。这次,我小心翼翼地掌握好力度,在糯米里放了肉,然后前后左右包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粽子缠紧了,我拿着胜利的成果给奶奶看,虽然没有奶奶做的那么精致,可毕竟是我第一次做的。紧接着,我又包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越来越熟练,粽子的外观也一个比一个好,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最后,我和奶奶齐心协力的把所有粽子都包完了。这么多粽子,提起来还真有点分量。随后我们就把粽子放到锅里去煮,煮粽子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耐心等待。大约一两个钟头以后粽子就煮熟了,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出锅,可以将粽子焖个一段时间,这样粽子的味道会更佳,口感会更好。剥开一个刚出锅的粽子,粽叶的香气扑鼻而来,一个白胖胖的粽子包裹在粽叶里面,蘸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味道好极了!
听说粽子除了这种传统的三角粽,还有四角粽,长粽子,枕头粽,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样式,想想我们的中华人民真是心灵手巧啊!据调查,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大多吃咸粽、北方则是大多吃甜粽。不过作为一个南方人的我还是喜欢吃甜粽,毕竟我是标准的甜食主义者。此外,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戴香囊等习俗。
每每回忆起端午节的种种,心里特别欣慰,它寄托了我的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情,我爱端午节!
每逢到端午节,四处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让我垂涎欲滴。于是,我就缠着妈妈给我包粽子吃。
了一角,再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腌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有些得意忘形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却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蹦出来。我急得满头大汗。幸好妈妈帮我“解了围”——拿掉一些糯米,我才缓了一口气。
我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也就是最最最关键的一步——扎粽绳。妈妈说,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了一圈又一圈,还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小蝴蝶结,自认为包得不错。可是当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锅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如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下来。
我很不甘心,又试了一次,这次顺利多了,我一口气包了好几个粽子。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0分钟就可以了。 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我还要包粽子。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
每到端午时,母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做粽子。母亲做粽子的时候,年少的我总会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不仅是因为想早点吃到那美味可口的粽子,更因为,我始终认为,看母亲做粽子是一种乐趣。
母亲开始并不会包粽子。外婆专程到我家帮着包了两次后,母亲便把手艺全部学到手了。
后来,每年的端午节前,母亲就开始自己忙活了,街坊邻居需要帮忙包粽子,母亲有求必应,给这家包10斤,给那家包20斤,端午节前要忙活一个多星期。帮别人忙完了,再忙自己家的,每次,我们家大约都要包上七八斤。
外婆说,装锅和煮粽子也是有“技术”的,因为用竹叶包的粽子是四角形的,装锅的时候要密密实实地插好,一个压一个,这样粽子才煮不破。摆完粽子后上面还要放上些鸡蛋,因为粽子锅里煮出的鸡蛋有特别的清香。
装好后就开始煮粽子了。用大火烧开锅后,改为慢火慢慢地煮。这时如果火太急,就可能把粽子煮破了,只能等着喝“稀饭”了。大约用慢火煮上两三个小时后,再改用微火,让锅里的水似开非开,一直持续到下半夜。
第二天早晨,揭开锅盖,满屋清香弥漫,我和妹妹欢呼雀跃着,争先恐后地解开粽子的“衣服”,大口地享受着,而几乎是一夜未眠的母亲,又忙着让我们给没有包粽子的邻居这家送10个、那家送8个,分享端午的喜悦。
我喜欢过端午节,我喜欢吃母亲做的粽子。母亲做出来的粽子从外表上看个个都是饱满有形,又香又软。还记得我读大学时母亲给我送来粽子,吃惯母亲做的粽子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室友得知眼前的粽子是母亲做的,先是吃惊,继而连声说好。
每年端午前夕,同学们都开玩笑地对我说:我们出车费给你回家取粽子去。幸好学校离我家只有8 块钱的火车票,车票是不会要同学出的,但是每年我都要取一篮子粽子回校。后来发展到不是端午节也要吃粽子,只要提前能买到粽子叶,母亲就包了一大堆粽子,等我星期天回家来取。有几次吃得同学眼泪汪汪地想起家来。
现在回想起来,心里甜甜的。又到端午节了,和母亲一起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