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吃粽子,特别是妈妈从公司里带回来的粽子。我吃了一个又一个。这么好吃的粽子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于是我开始向往端午节快点到来。
端午节临近了,超市越来越热闹。在人流如潮的超市里,我和妈妈买了粽子、大蒜、蚕豆。我问妈妈:“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妈妈说:“端午节时,蚕豆和大蒜一起煮着吃的,这是我们昆明的风俗”。我们还买了艾蒿叶和菖蒲,要把它们挂在门头,据说这样可以辟邪。
想到端午节那香喷喷的粽子,我就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爸爸说:“在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屈原,给楚国的国王出谋划策,可是国王听了坏人的谗言,把屈原赶出了国都。屈原知道自己的国家将要灭亡了,痛苦万分,便抱石投江自杀。周围的乡亲们知道后,就划船在江上寻找,结果没有找到。悲痛万分的乡亲们就往江里投放粽子,为的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后来每年到端午节,人们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真有意思,不但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看到热闹非凡的龙舟竞技,还让我认识了爱国诗人屈原。我喜欢吃粽子,更喜欢过端午节!
“起床啦!起床啦!”听到这声音,你一定想这是爸爸、妈妈在叫我起床。那你就一错特错了,这是我在叫爸爸的声音,这时你会说,你怎么会叫你爸爸呢?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要去桥头的大林河放小船。一出家门口,一阵凉风向我袭来,我打了个颤,说了一声:“天真冷呀。”一路上,人来人往,有的人已经回来了、有的人刚去,我说: “爸爸快点”, 于是,我们加快了速度。
到了大河边那里人真多!,有老人、有大人、有学生、有小孩……我们找了一个好位置放小船,先放帆船,它代表一帆风顺。接着我们又放了许愿船,它们载着我的愿望漂向远方。我和爸爸低下头洗脸,忽然发现,河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好像在欢庆端午节的到来。小鱼只有一厘米长,十分可爱!我用手抓了很长时间,也没抓着。我只好和爸爸捡几块石头,离开了河边。
到了桥上我极目远眺,大河里的水升起了白蒙蒙的雾气,大雾笼罩着大河,远处的景物都看不清楚,我有种站在云中的感觉。我们随手往河下投了几粒石头,只听“通、通”的声音,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纹,随着河里的小船漂向远方。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河,也送走了今年的端午节。明年的端午节我们还要来放小船。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
这项活动在端午节前后举行,是一种声势浩大的自发的节日文化活动。龙船就是龙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龙形状,叫龙船或龙舟。荆州市五月端午竞渡的龙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临时扎上龙头、龙尾,也有特制的专用龙船。《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曰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下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观之。”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了江陵赛龙船的盛况:“湖北以五月望日为大端阳,泛舟竞渡,逐村之人,各为一舟。”明代袁中道《午日沙市龙舟》云:“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马,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万人齐着眼,看取一舟先。”
周六是端午了,妈妈需要给我们编五丝线,还要包三角粽呢!
妈妈取了五种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绿、蓝、白。她先后将这五种线捋好平拿到桌上,接着再搓成绳子,还很好的打了一个结。六根五丝绳做成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寿缕”,她同时小心的分别给我们戴在手腕和脚脖上。
还特地交代我们说:“要珍爱,等戴上后下第一场雨的日子,取下来掷进雨里。这样长寿缕就起到它应该有的效果。”经过端午习俗的小事,我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接下来要做三角粽了,我看妈妈取了荷叶,包着糯米,里面还放着三颗枣。接着又熟练地折叠荷叶包裹糯米。
还拿五丝线捆着,妈妈一连包了好几个。妈妈又把包好的三角粽放进锅里,蒸上了大概一刻钟。蒸好的三角粽拿到盘子里,还没等吃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围着盘子闻了又闻,着急的等候着三角粽变凉。过了一会儿,终于能下口吃了。
我剥开荷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下,粘甜滑爽,好吃极了!大家边吃边笑,因为童鞋们都看到了对方嘴边的白胡子。妈妈说:“除了吃粽子,戴长寿缕外,还有插艾草、撒细糖、赛龙舟……等习俗。
”看来,这个节日还有好多的学问哩!这个端午不仅仅吃到三角粽,还学到了好多见识。
我过了一个欢乐的端午。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好像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着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可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姥姥家玩。到了姥姥家,我看到姥姥正在包粽子。
我看着姥姥的一双手灵巧极了,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绿色粽子就包好了。我看着姥姥包得既轻松又快,觉得这件事很简单,很有趣,于是就求姥姥教我包粽子。姥姥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孩子,包粽子呀,看起来简单,但做着难。首先要找出一片小粽子叶和一片大粽子叶,小粽子叶在里面,大的在外面,卷成甜筒状,然后再往里面放米,也可以放上几个红枣,将甜筒填满后,用粽叶封好口,最后拿绳子绑上就行了”。听姥姥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按照姥姥说的去做,可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不是掉米就是把叶子弄破。
最后在姥姥的帮助下,我的粽子终于包成功了,但比起姥姥包的还差很远。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却难,做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才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