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又值得回味的日子。在“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们的教室里回荡着一阵阵爽朗而经久不息的笑声,教室里回荡着一股清新的粽子香。我们包粽子了。
今天我们都按照老师的安排,带来了各自需要带的东西:米、芦叶、馅、勺子、线、盆子……
我也不例外,拿起搭好的芦叶,小手轻轻一扣,一个粽子的“馅地”就出来了,我心想“嘿!这点小活对我而言是小菜一碟。”接着,开始放馅了,我拿出勺子勺了米,放入馅地,就在我得意之时,一个疏忽,米都逃了出来。哎!只好重来了!
这次,我谨言慎行,征服重重“关卡”,来到最后阶段——绑线,绑线是包粽子中最难的,它讲究方法,技巧。一开始,我也乱了手脚,心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我极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始试验,找出技巧,通过多次试验,我终于明白,绑线时要扎紧,还要把一些口扎紧,才能保证粽子在煮时不会变成芦叶粥。
老师把我们包的粽子送到食堂去煮。傍晚,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真开心呀!与此同时,我终于体会到了包粽子的麻烦,也明白了外婆平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包粽子给我吃有多么不易,我以后一定也包粽子给外婆吃。
到了傍晚,老师端来了一盆粽子,粽子的香味飘满了教室,也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通过包粽子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冷静,要去试验,要去发现。
粽子是我的家乡著名的美食。每次回外婆家外婆都会包给我吃。
包棕子所需要的食材并不多,只是做起来有些麻烦。外婆会从小河边采摘来苇叶带回家清洗。洗净的苇叶是暗绿色的,把它晒干就可以做粽叶了。
把粽叶晒干放好后,外婆就去集市买来糯米和蜜枣,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糯米,它可是做粽子必不可少的食材。把买来的糯米淘净,蜜枣洗干净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
外婆先拿两片粽叶放在一起,用手指理了理边,然后在粽叶下端窝了一个酷似漏斗形状的角,当然,它的底部是封口的,不然糯米就会漏出来。
第一步做好后,外婆把适量的糯米倒进去,放一个蜜枣再顺势把粽叶折过来,呈一个三角体,把边角理一理,第二步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用线绑好,如果是包粽子能手,那包出来的是很精致的。
看着一个个粽子放进蒸笼,我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生怕蒸熟的粽子飞跑了。蒸好的粽子散发着淡淡的粽叶味和浓浓的糯米香,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嘉兴不仅有著名的五芳斋粽子,还有属于外婆手艺的乡村粽子,有肉粽子,也有蜜枣粽子等。粽子的各式各样,真是让人赞不绝口,吃了还想吃。
端午节快到了,我高兴极了。因为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到了端午节那天,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了。所以我们期盼着,端午节赶快到来吧!吃到香香的,各种口味的粽子是我们端午节那天最大的愿望。
但端午节那天的节日气氛,更能够吸引我们这些爱凑热闹的孩子们。提前准备好鲜嫩的粽子叶,各种各样的馅料,有糯米、小米、绿豆、红豆、大红枣、火腿肠、猪肉等等。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看着大人们将各种馅料包裹在散发着清香气的粽子叶里。我们一群小孩子围着大人们,欢乐地唱着、闹着、跳着,眼睛却一刻也没有从大人们手中的粽子离开过。
终于等到粽子下锅煮了,我们又开始“转移阵地”,到了厨房。盼啊盼啊,终于闻到粽子的香味了,却被告知还得等等才熟,熟不知,口水已经咽了几十回了。
终于,粽子熟了,大人们看着我们一群小孩子蜂拥而上,将桌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捏着滚烫的粽子却始终舍不得放下,左手换到右手,右手换到左手,一边叹气,一边小口小口地吃着,烫得直伸舌头。看得大人们哈哈直笑。
端午粽子的香味吸引着我们,我们期盼着端午节的早日到来!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她们抱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