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介绍

时间:2021-08-31

  元宵佳节猜灯谜已经成为我们现在庆祝元宵佳节的重要组成方式,因为有趣的内容可繁可简的活动形式,每年的元宵佳节都有很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元宵佳节的习俗猜灯谜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介绍

  元宵佳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佳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十分重视元宵佳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要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佳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佳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佳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