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到西元1937。日军侵入我土地,残杀手无寸铁的难民。南京城内血肉狼藉,哀号四起。鲜血染红了帝国的铁蹄,30万南京同胞数日里牺牲殆尽。”
历史的车轮缓缓滚动,带我们回到那个悲惨的日子——1937年12月31日。
我是一名普通的南京市民。妻子,年仅3岁的儿子和我组成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日子本该就这样平淡而美满地过下去。一切都在那个悲惨的日子改变!那天,我从上海赶回南京,本想从中华门进城。但战火阻挡了我的去路。我躲在草丛里,看着高大的坦克从我面前驶过;看着装备优良的日本士兵和坚毅不屈的中国守兵激战;看着一个又一个同胞在我面前倒下......我感到热血沸腾,却依旧躲在草丛里一动也不敢动,我是如此痛恨我的懦弱。
激战从早上持续到中午。终于 ,日军攻破了中华门的一角,破门而入。待日军走完后,我才匆忙爬起来,小心翼翼地跨过一具具烈士的遗体,向我家奔去。刚踏入家门,我便听见妻子正用尽最后力气叫着我的名字,伴着日本兵猥琐的笑声还有我那3岁儿子的哭声。我清楚地知道屋里正发生着什么,顿时一股气血上涌。我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冲进屋里抱着一个日本兵就往墙上撞。随即一股尖锐的疼痛从腹部传来——我被捅了一刀。衣衫不整的妻子见状急忙上来抱住那个捅了我一刀的士兵。“彭!”妻子倒在地上血流如注。“啊!”我目眦欲裂。““彭!”我也倒在了地上,日本兵又扫荡了一会便走了。只剩下我那3岁的儿子守在死去的妻子旁,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想要唤回自己的母亲。“彭!”整栋房子在爆炸声中毁于一旦。 —— 一位南京市民的悲惨遭遇
我曾去过3次南京大屠杀及遇难同胞纪念馆。第一次还是年幼无知的时候,我是怀着对那些照片的无比恐惧出馆的;第二次去时稍稍懂事些,我是怀着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出馆的;第三次去时已成熟许多,我是怀着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难民的同情出馆的。
我一直是怀着相当复杂的情感去看待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的。他一方面暴露了侵略者的惨无人道,集体屠杀,零散屠杀以及臭名昭著的“百人斩”,那绝对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去回忆的噩梦。但我们不要忽略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约翰·拉贝等人创办的国际安全区虽然并不安全,但它无疑是难民们悲惨生活的一道曙光。魏特琳女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念着处在水生火热中的难民们。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们不要一味地谴责侵略者的暴行,同时也要反思战争的恶果,最终承受它们的永远是那些平民。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3382500名士兵死亡,而平民却有2000多万人死亡!由此可见,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战争!
就如约翰·拉贝说的一样“可以被原谅,但不可以忘却!”希望身在21世纪的我们能够反思战争,不要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