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一天都没出太阳,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水缸里淹死一条,我很伤心。
语文老师给了如下评语:我也很伤心,我活这么大,2月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30日呢!我也从来没有见过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有见过会被淹死的金鱼。
姑且不论老师评语中的调侃成份,但短短的几十个字里竟然出现三处常识性错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过这也为同学们带来一个重要启迪:写作文必须要尊重常识,避免犯常识性错误。
这些常识性错误的“病毒”是怎样一点一滴地渗进作文中的呢?
首先是粗心大意。如果记日记前先翻翻日历,就不会出现“2月30日”。同样,记完日记仔细地检查,也就会发现“晴”与“一天都没出太阳”自相矛盾。
其次是自以为是。小作者见到鱼死在水里就认为是淹死,这显然是主观臆断。水是鱼的家,首先要排除的就是淹死。思维稍作展开就会产生多种设想,鱼可能是吃食过多撑死,水里的氧气不足憋死等。小作者还可以去查阅资料,找到鱼的真正死因,那么收获的将是一篇有价值的日记。
其三是用词不当。例如:“‘咚!咚!咚!’他轻轻地敲了三下门。”生活中,轻轻敲门应当发出“笃,笃,笃”的声音,而不是“咚!咚!咚!”。在这里,作者没能找到准确的拟声词而犯了常识性错误。
其四是常识缺陷。作家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写于上世纪20年代,直到80年代才发现原文中“吃水稻的蛾子”的错误,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这种蛾子。每个人都不是大百科全书,存在知识缺陷在所难免。因此,同学们平时要多学习,多体验,多留心周围的事物,遇到不懂的要多请教,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