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5点出发去老家拜年。走出灯火辉煌的县城,到处漆黑一片,路上没有碰见一个行人,来往的车辆也很少。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奔跑着,我们大家说着笑着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看到村子里起床的人不多。等了一会儿,近门的叔叔、婶子、弟弟、妹妹等都已起来集合在了一起。在婶子的带领下,“大部队”开始去给长辈们拜年了。走进一户人家,我们站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里,五婶子高声喊叫:“大娘,起床了吗?我们来给您拜年了。”大娘从屋子里走出来,笑眯眯地说:“大家都来了!快来屋里暖和暖和。”五婶子忙说:“大娘,请接头吧,我们给您磕头了。”说完,我们大家齐刷刷地双膝跪地磕头,大娘连忙拉起我们的手客气地说:“来了就算了,来了就算了。”说完又赶快走进屋子里抓了两把糖分给队伍里的小孩子,小孩子伸出冻得红红的小手,高兴地接过糖装进口袋里。尽管大娘一再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屋里坐坐,但由于拜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再加上给大娘拜年的人不断,所以,我们边往外走边说:“大娘,您快回吧,我们还去别家呢。”大娘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十多户的长辈家,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我的两个膝盖上全是土,还隐隐作疼呢。天很冷,来时我虽然全副武装,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鞋,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两只耳朵生疼,脸蛋冰凉,手脚麻木,感觉自己冷得笑起来都生硬了。
拜完年,来到大街上,好客的近门用棉花杆燃起了红红的火,我们围着火站了一圈,感觉暖和多了。看着熊熊燃烧的火苗,我不由得想到:家乡人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原来低矮的瓦房现在变成了一座座二层楼房,穿的衣服是高档的,发的喜糖是高级的。各个脸上喜气洋洋,再没有为老人给孩子压岁钱的多少而斤斤计较。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可是,这几十年的磕头拜年的形式却一直不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可能这也算是中华民族留下来的尊老爱老的一种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