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成语故事
【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
【出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孟子·藤文公下》
【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心怀异志的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逆臣贼子
【相反词】忠君爱国
【同韵词】苟且行止、磨牙凿齿、假传圣旨、无底止、望风承旨、使臂使指、引以为耻、蜂媒蝶使、实偪处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年代】古代
【灯谜】安禄山父子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政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听说孔子主张“君臣纲常”,召见孔子说他最恨季氏等乱臣贼子。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示例】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 清·爱新觉罗·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出处】《史记·卫康叔世家》:州吁新立,好兵,杀桓公,卫人皆不爱。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详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于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春秋时候,郑庄公和大臣们正商议着去朝见天子,卫国(在河南省淇县东北,是周公封给他兄弟康叔的,先是伯爵,后来改封为侯爵,到卫桓公时已经是第十三代的君主了)的`使臣来到,说卫桓公去世,公子州吁即位。郑庄公满腹怀疑,觉得这件事里面另有文章,就叫祭足去打听真相。祭足说:“外传卫侯是给州吁谋害的。”郑庄公听了,皱眉顿足说:“州吁谋害了国君,看样子,他马上会朝咱们这儿攻过来,咱们一定得早做准备啊!”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明白卫国的内乱,怎么会殃及到郑国呢?
原来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另一个是州吁。州吁向来喜欢发兵打仗。他见哥哥卫桓公生性儒弱、憨厚无能,非常瞧不起他,就与心腹石厚密谋抢夺君位。西元前七一九年(周桓王元年)卫桓公要到雒邑去觐见天子,州吁就在西门外安排筵席为他送行。他举杯向卫桓公敬酒,说:“哥哥要出远门,弟弟敬您一杯!”卫桓公说:“多谢您费心!我这一去只不过月余就回来,有劳贤弟代理朝政,小心留意。”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双手去接,故意失手使酒杯落地,然后趁弯身捡起酒杯的时候,闪到卫桓公背后,抽出短剑朝他刺去。卫桓公当场重伤而死。但四周布满了州吁的人,有谁敢出面说话呢?
于是州吁自立为君,拜石厚为大夫,对外就说卫侯是得了急病死的,逐一向诸侯报告。可是卫国境内流言满天飞,都传说国君遭到了州吁和石厚的谋害。国君非常畏惧风言风语,如果国内的老百姓和国外的诸侯不服,君位往往保不住。州吁和石厚对这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左思右想,非得弄个办法让人家服气不可。他们认为最好的计策是轰轰烈烈地打场胜仗,顺便还可劫掠些粮食。可是发兵打仗,总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至于要攻打哪一国呢?也得有个正当的名义才行。他们就在临近诸国里东挑西选,找人家的把柄。突然,石厚灵机一动,说:“有啦,郑伯寤生杀了他兄弟,又撵走他母亲,天理难容、罪该万死,咱们就冲着他去吧!”州吁直点头,煞有介事地说:“对!这理由够充分,像寤生那么不孝顺母亲,不爱护兄弟的家伙,就让咱们来重重地处罚他吧!”
成语解释: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成语繁体:亂臣賊子
成语简拼:LCZZ
成语注音:ㄨˋ ㄣˊ ㄟˊ 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乱臣贼子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臣,不能读作“cén”。
成语辨形:贼;右边是“戎”;不是“戒”。
近义词:逆臣贼子
反义词:忠君爱国
成语例子: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清 爱新觉罗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英语翻译:ministers or generals who rebel against their monarch or collaborate with the enemy < rebels and traitors>
成语谜语:安禄山父子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听说孔子主张“君臣纲常”,召见孔子说他最恨季氏等乱臣贼子。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乱臣贼子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有关乱臣贼子的历史典故
2.乱臣贼子的历史典故
4.成语故事大全
5.猪的成语故事
7.帝王的成语故事
8.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
9.成语故事:见利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