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以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溪水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的。哪个小孩不喜欢去树林里玩?哪个小孩不爱去闻闻花香?我们曾经去摘野果子吃,我们也曾经拿着绳子去树枝上荡秋千!一幕幕开心快乐的情景浮现我眼前,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现在我只看到了光秃秃的山和一座座工厂。孩子们都不甘心地哭着,到处是一片可怕的景象!人们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小鸟没家了,青蛙没家了,动物们都没食物了,我好伤心,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做?伤害了各种小生灵,也伤害了自己。我决定去植树,种草,一定要努力地守护好小动物们。
人们啊,你们不要再做这些害人害已的事了,不要破环境,这是我们小孩共同的心愿,只有这样,才能把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第2篇】家乡的变化
合肥原名庐州府,是一座已有2200多年的文献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历史上它长期是军事战略要地,到解放时,它是一个人口只有五万的小城市。
1952年,合肥被定为安徽的省会,从而迎来了发展的良机。特别是近年来,合肥变化非常大。先是大拆违,再是大建设、大发展。
我出生和成长在合肥郊区的一所初中校园内,门口有一条叫张洼路的小马路通往市区,马路上跑着一、两路破旧的公交车。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常唱到:二百五(25路车)在张洼路上摇啊摇(121路车)。
我三岁时,随着爸爸工作的调动,一家人搬到了市区,前不久我们一家再回原来的学校看看。首先是马路变成了八车道,就连原来的张洼路也改成了好听的名字——“新蚌埠路”,路上的公交车不仅多了,而且都换成了宽大明亮的大巴车。进入学校校门,里面漂亮极了,一幢幢高楼林立,有办公楼、教学楼还有科技楼呢!操场也变成400米的塑胶跑道,不是爸妈提醒,我还以为是市区那所著名的学校呢。我们还到找到我的出生地,以前我从照片中看过,是两间小瓦房,如今已荡然无存,取代它的是一栋两层楼的食堂。
从学校回来,我们又去了长江路,非常熟悉它,我们一家曾经在安徽农业大学住过两年。如今的长江路变得异常宽广,就连公交站牌也独树一帜,真不愧为“安徽第一路”。
今年四月,恰逢“中博会”在合肥召开,这既是向全国展示合肥建设成果的舞台,也是展现合肥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机会,正如大街小巷都张贴的:讲文明、树新风,让世界了解新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