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无尽的混沌后,这世间学会了包容。美丽的万物相依相存,若没有包容,便没有人性光辉的折射,没有人际之间的海阔天空。
包容是一种向上的态度。海量之大能纳百川,大山之空能容万鸟。学会包容的人,才有着广阔的胸怀与厚重的内涵。
毫无疑问,学会包容者,才能成就大业,这是亘古以来不变的真理。东汉末年,三国并起。三国的君主都有强大的军事管理能力,但在他们之中,唯刘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有着博大的胸襟,他不会无意责骂、怪罪手下,而是一直施以仁德,用包容的能力去统驭属下管理国政。这种包容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妇人之仁,没有一统天下的气魄,但正是这种包容的态度,让刘备广纳了众多贤才,让无数的俊才猛将为他效力。倘若他像曹操那样实行霸权主义,残暴地对待部下,那建立蜀国形成三国鼎立便是荒谬之谈。而这一点周瑜根本做不到,因为他的心胸狭隘,不懂包容,导致了他英年早逝的悲哀。
包容不是消极的态度,不是一味的忍让。若一切皆消极地去“包容”,对什么流言蜚语都接受,对别人怎样的谩骂都忍受,这便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也许,唐代的李煜便是最典型的例子。盛唐已过,民生已衰,朝廷中官员不断篡权,朝中有许多问题需解决。而李煜看到这些都委婉的“包容”了。朝中还有一些正直之士上书批评,直谏他,李煜也“包容”了。而这种包容,却无一用,包容不代表着放任他人,包容不代表一味接受别人意见而不做出理性判断。正是这种无能的包容,才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
由此观之,世间有万象,而这万象中什么应该去包容,什么应该去直面便尤为重要。周恩来总理在这一方面便可谓处理得当。他对自己的人民、部下极其包容,在人民对他提出意见时,他听着并接受。在部下犯错时,他非常容忍,并不责怪。而当外国记者想要挑衅他时,他却不再忍让,而是代之以刚烈,他巧妙地回击了记者的提问,捍卫了中国的尊严。若他仍用忍让的态度去包容外国人,那么中国早已被百般欺凌。
综上所述,包容是美好的,包容乃成大业之本,而合理的包容更是人们需要好好学习的智慧。包容这世界吧,让你的内心多一份厚重与宽广,你的世界也会变得天高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