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
做大事,要从一点点的细节入手,将一个个细节变完善了,大事也就做成了。
温家宝总理在慰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爷爷时,钱爷爷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面对这一问题,很多人的回答是:“中国人缺乏创新能力。”都说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我们怎么会缺乏创新能力呢?这一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听完后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
故事是这样的。一家鞋厂生产的皮鞋质量很好,但每次从盒子里取出来的时候,都充满了刺鼻的鞋油味,很多顾客买鞋时,一闻到这种难闻的气味,连试穿的兴趣都没了,更别说掏钱购买了,因此皮鞋的销售很受影响。可是又没办法,皮鞋不涂鞋油,就很难保养。鞋厂还碰到另外一个问题:商店里的鞋盒子,都是一摞摞放的,营业员要抽出顾客所要尺码的鞋很不容易,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把刚码好的鞋盒弄歪弄倒,很是麻烦。后来,有个营业员给鞋厂提了个意见:何不在鞋盒上钻两个洞?这该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不仅把难闻的气味排出去了,营业员挑鞋子的时候,手指伸进去就把鞋盒抽出来了,又快又省劲。
一点小小的改变,解决了两大问题。后来这个方法得到普遍推广,现在商场的鞋盒基本都是有洞的。
这一点点的改变,难道不是创新吗?高瞻远瞩,立宏图大志,建丰功伟业是创新,细致入微,勤动脑筋,在鞋盒上加两个洞也是创新。创新有时就这么简单,不过是多发现,多改变。
那我们国人为什么给人以创新不足的错觉呢?
或许,跟我们的民族传统有关。圣贤先哲告诉我们:读书、治国、平天下。在圣贤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心中装了太多宏大的目标,使我们无暇、无心顾及身边的琐屑小事。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或许,又跟我们的民族性格有关,我们历来都有重大轻小的习惯。或许是由“泱泱大国、心胸开阔”的华夏血脉承载的一种粗犷,或许是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人文理念铸就的一种傲气,或许是由“大事不拘小节”的文化氛围熏陶出来的一种性格,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对凡是与“小”字沾边的东西避之唯恐不及。
无细节,不创新。创新,就从改变一点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