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真不像话,净看些庸俗不堪的书!”下课铃响后,李老师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把一本书扔到了我的面前。我一看,厚厚的一本大部头,几个动漫人物图像为背景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我深知,同学们喜欢这类内容通俗、情节生动、节奏快捷、贴近生活的“文学快餐”,而真正的“文化大餐”——“经典文化”,虽然更有营养,但想让孩子们喜欢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到了这样一则故事: 1938年的一天,陶行知先生在武汉演讲时,变魔术般地从皮包里抓出了一只大公鸡,再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使劲按住鸡头,逼它吃米。谁知,公鸡只是一味地扑腾着翅膀,碰也不碰。陶先生又掰开公鸡的嘴,硬把米塞进去,可公鸡挣扎着仍是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后,那只公鸡竟抖了抖羽毛,张望一番,便从容地吃起米来。这则故事启迪我,对正处于心理叛逆期的孩子绝对不能强迫,那样的后果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进行合理恰当的引导,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怎么能让学生走进经典名著呢?我苦苦思索,灵机一动,不由想到了《百家讲坛》,这个雅俗共赏的节目不是拉近了大众与经典的距离么?于是,我要求学生们收看《易中天品三国》,同学们果然很感兴趣。杨洋同学说:“这比看动漫书好多了,能增长很多知识,爸爸还夸我知识渊博呢!”胡帆同学说:“专家的讲解通俗易懂,不知不觉把我带进了文学的殿堂。我现在不仅每天看《百家讲坛》,还看他们讲过的原著呢!”渐渐地,《百家讲台》讲过的《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成了同学们争相传阅的书籍。和专家们一起共读名著在同学们中成了一种时尚。
怎样让这种热情保持下去呢?我想到学生天生的表演欲,想到同学们读到的、领悟到的“学问”迫切需要展示,我准备在班里搞一个山寨版的“百家讲坛”。我把这个想法一说,同学们马上欢呼“理解万岁”。我只是点拨了一下,栏目策划、导演、主讲人就各司其职了,一期期的“百家讲坛”搞的红红火火,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高晓福同学说:“莺莺是很有反抗精神的小丫鬟。她纯洁善良,有原则性,不为名利所屈服,正直刚毅,崇尚自由,机智勇敢,心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郭政纲同学说:“宋江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友,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梁山事业的发展与他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他又有很浓厚的忠君思想,最终把大好的梁山形势给断送了……”
看着他们一个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我心里比喝蜜还要甜,他们恰似在古典文化的滋养下开出的一朵朵绚丽的花。在经典的浸润下,他们一定会健康幸福成长为有品位、有修养、有学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