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逛遍公园,肚子似乎想造反了,于是取道去往传说中的宽窄巷子,想一品美食。
应了一句俗话——见面不如闻名。在巷子走了一遍,感觉只有一个字,悔;两个字,失望;三个字,不该去。比起重庆的磁器口来,实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进宽巷子,就见一“奇人”,来不及看他身旁展板上的书面介绍,已经被他的神情吓倒:手握两个健身球,齐肩长发散乱一团,一双眼睛盯着游客,如鹰似隼,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大喝一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虽然我包包里没有多少银子,但是别人比我有吸引力,万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岂不是没办法回家了。是非之地,早早离开为妙。
卖小吃的店子不少,可是越儿一个劲儿催我快走,一个方便碗装几根热干面,要价10元,这对于惯于节约的越儿来说无异于打劫,不逃才怪?其他的估计也类似,不看也罢。
两条巷子逛下来,有三处地方令我印象深刻:
其一为行为艺术。在宽巷子,看见一尊青铜塑像,一位红衣女士带着孩子来合影,不料塑像低下头来跟孩子说话,红衣女士“呀”的一声跳了起来,旁观的人哄笑起来,我心里也忐忑,难怪孩子不敢靠近,原来是查觉到了异样。仔细一看地上摆着一个木头做的钱箱,上写着“行为艺术,模特辛苦,请给小费。合影请给10、20元。”结果是合影者放了5元,看客们都是白看稀奇,无一人掏钱,包括我,怎么都不好意思破例。到窄巷子就有了经验,模特虽和真正的铜塑站在一起,但是化妆不到位,脖子、手腕处破绽百出,一眼即可辨出真伪。
其二为琉璃馆。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四面墙壁之上,地砖之下,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置身其中如入仙境一般美妙。实在值得一观,令人流连往返。只是那些东西都只能看看而已,挂挂眼科,要想据为己有的话,必须得有厚实的钱袋方可。
其三为“画漫画”。作者绘画技术实在是妙不可言,不到片刻的功夫即绘出一副令人微笑或者捧腹的佳作。价格因黑白彩色不同,单人双人各异,150元到500元左右不等。令人遗憾的是,画家是个老外,国人的钱都给外国人赚走了,难道国人中就没有技艺这般高超的画家吗?
还有一米长的烟杆,长嘴茶壶,都算是此地的特色吧。在阳光下舒服躺着花钱请人掏耳朵的人,应该算是最会享受的人了,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成都才有这样的享受?
4月4日下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借着这难得的好天气,我们一家三口骑着电动车,向县城西南的贤子峪进发。
贤子峪位于平阴镇东蛮子村北,距县城5公里。素有“平阴桃花源”之称。此处东南北三面环山,谷口西向,蜿蜒数公里的山峪幽深寂静。《平阴县志》有“曲涧潺潺,古木蓊蔚”之记载。它是明代贡生张宗旭所建,当时因他舍弃功名,在此创建函山书院,并且在书院中培养了不少的文人贤士,因此而得名贤子峪。典型的明代八进士中,其中就有五位在贤子峪的函山书院读过书。
一路上我们迎着拂面的春风;闻着香甜的油菜花香;欣赏着路边的春色美景,和孩子说笑着,顺着平坦的马路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可能为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当时正赶上修路,路面已被轧路机轧过,很是平坦宽阔。按照老乡的指引,我们沿路骑车来到了山脚下,把车停放好,徒步向山上走去。
沿着不算宽阔的石板路向山上走,将近半山腰的时候,几声鸡叫犬吠声传入耳中,再往上走看到一个屋顶上有一个大锅盖似的卫星电视接收器,由此看来山上还有人家居住。后来下山的时候听村里人说山上还有两三户人家,大部分都搬到山下来了。
具有400多年历史的贤子峪,至今仍完好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原始风貌。一个个的院落高低排列、错落有致,因年代久远,房顶大都坍塌,只留下坚固而结实的墙体。走在这天然氧吧式的小村子里,新鲜干净的空气、浓荫蔽日的清凉、鸡犬相闻的叫声、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让我们顿感这里的古朴自然幽静和心情的放松,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绝对是一处远离喧闹和纷扰“世外桃源”式的避暑胜地。
现古村中有明代祠堂——三泉庵、函山书院、伏魔殿、桃花流水、抱珠泉等著名景观。
进入村子,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抱珠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两个相临的泉池,大的直径约4米,水从东南侧石缝中涌出,汇而成池,水满溢入北侧的小池,小池直径约2米,水满后从西侧溢入山沟,顺峪向西流,形成了锦水河的源头。四百多年来,抱珠泉的水不但养育了贤子峪的百姓,同时也为整个县城人的饮水补给水源。其实,在“抱珠泉”这个名字之前,当地人称他为“井泉”。后来,明代贡生张宗旭夜游贤子峪,他发现,月光下这个泉的两个一大一小的池子,在群山怀抱之中,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于是灵感忽来,大笔一挥写下了“抱珠泉”三个字。
“伏魔殿”长宽各4米的正方形石结构建筑,攒尖叠石顶。朝西的门楣上有篆书斜刀阴刻“伏魔殿”三字。据说这种结构的石屋,在全国已十分罕见,它可以与济南的四门塔相比肩。大家知道四门塔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可见伏魔殿也足以列入保护文物了。殿顶是方圆交错叠垒在一起的,这种结构既结实又美观。石屋顶端,有雕刻着涡旋图案刹顶,有镇伏作用。观赏至此,我们不得不赞叹建这座石屋的先人绝对是一流的能工巧匠。
伏魔殿故名思意,就是降伏妖魔鬼怪的地方,据当地人讲,如果做了亏心事的人来到这里,他就不敢进去,他怕身上的邪气被降伏。可是,他一旦走进去,出来时必定会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大家可以进殿感受一下。
在观音堂前有四通石碑,在四通石碑中最具考古价值的就是这一通,它上面记录的是《重修观音堂记》,它的写作手法,是参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其他三通石碑则记录了观音堂的重修过程和捐款者名单及当地的景色。“视山之美而茹,摘木之鲜而食。坐石临流,逍遥徜徉······。”“椒杨成列,佳水向莹,生香不断,玉树连云,向阳而垂,甘露遥峰,倚空映日······。”恍若人间仙境。
在三泉庵向西行,就是有名的函山书院。因此处三面环山,地势形象“函”字,故名函山书院,。另因我们这里处于泰山以西,周围山脉又是泰山余脉,故又名岱西书院。在到函山书院内之前,我们首先在房子墙壁外侧发现有一洞,大家可以猜一猜这个洞是做什么用的?大家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据当地人说这个洞是当时书院用来藏书和经文的,故名为“藏经阁”。您猜对了吗?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函山书院内,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大家细观察这个院子或许您已经发现这所院子,与普通的院落不同,大家知道,我们北方人建房子,都讲究座北朝南为上房,也就是正屋,而这个院子却没有,或许在刚进门时,你已经发现,迎面而来的便是北面这道石崖,这不正是一道屏风吗?另外,由于这里泉水较盛,雨天时水顺崖流下,这里更像一幅美丽的动态山水壁画。
在与三泉庵相对的峪南山腰处,还有一处送子观音堂,为一间,坐南朝北,木石结构,正六边形平顶建筑。室内南墙上方刻有“白云阁”三字,落款为“甲戌怀二甫建”6字,为平地阴刻隶书。
绕庵外山坡北行,在庵东北的石崖上,有贡生题诗的摩崖石刻,还有“寻花绕寺”几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