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室友们就已做好回家的准备。他们问我回不回家,我说:“不回去。”只听一阵惊呼:“你不想家?”记得当时我胸脯一拍:“男子汉怎能总是想家呢!”看着室友们佩服的目光,我的意洋洋。
然而,当室友们各自踏上回家的路途后,我望着空洞的房间,心里还荡漾着先前的欢歌笑语。此时,这里却非常寂静,耳边只有我轻轻的脚步声。灯下,只有影子陪伴我。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吓了我一跳。放眼望去,窗台上有一只甲虫正在挣扎。也许它也是想回家吧,没想到一头撞在了玻璃上,我怀着同情与羡慕的心情为它打开了窗子,它抖了抖翅膀,“嗡”地一下飞了出去。
送走“小客人”,我又在屋里来回走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是第一次在千里之外的异乡过国庆节,也是第一次尝到如此孤独的滋味。我默默地望着窗外……
突然,我快步走到了书桌旁,迅速铺开了信纸,开始写起信来。信的开头依然是“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家的感觉此时在我的心头越来越浓。现在正是秋收的季节,爸妈此时正在地里收庄稼吧?田中的玉米棒子是不是比去年的更大?树上的柿子是不是已经黄了?
家中的那条小黑狗是不是还认得我?记得我走的时候,它追了我好远好远……”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顺着面颊流到了嘴角——咸咸的。
我知道我是想家了。家,并没有从我的心中消失。相反,她在我的心中更加清晰。家,是游子永远的思念。想家的感觉只有在外漂泊的游子才体会得到。繁忙的学习、工作可能不会使游子时常想起,但家却是游子永远的依恋。午睡时,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回到了家中,我在梦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醒来后,梦境历历在目,心中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家,朴素的家啊!你的儿子会回到你的身边,你不会忘记异乡漂泊的游子吧?我一定会回到你的身边。
我们的民族真是一个感情的民族,何为家?且看“家”这个字,房子下面有豕,即猪,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一家人和和气气的住在一栋房子里,还养着满圈的肥猪,好一派温馨的“农家乐”。中国人该是最安土重迁的吧,因为有家,能遮蔽一切苦风愁雨,干吗还得四处奔波呢?
出门在外,几乎所有的宾馆都有这样一条标语:“宾至如归”,看多了不禁就多想,真的吗?仅那些叠得整整齐齐的床铺,冰冰冷不透一丝温情的被褥和一些貌似豪华的家具就可以让客人门有回家的感觉吗?恐怕不然。我们重视家,不仅因为它有我们从小就以熟悉的环境和一起生活的亲人,更重要的怕是心中那隐藏的依赖和无拘束的感觉吧。
在外求学,假日到家如能看到自己想念已久的父母固然是好,但是在餐桌上那无拘束的畅谈,无压力的氛围才是真正的家的感觉。若有人认为有亲人的地方便是家,我恐怕不能赞成。不信你同父母一起住宾馆试试,我宁愿呆在自己乱乱的小窝里。
在我看来,“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平常时无从察觉,到陌生处全涌上心头。家,故乡,是一个人一辈子无法消去的烙印。长大了,总要离家这时的家的感觉再不是妈妈不胜其烦的唠叨,而升华成一种记忆,一种气味,在他乡不如意时蒙上眼帘的一层雾。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而变成了港湾。无助的时候心里牵念的不再是关乎前途、关乎生计的大问题,而是急急的想钻到家里的床上大哭一场。
可是说了这么多又何如呢?谁有能说得清道得明这家的感觉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家在心里上的作用就如同起风时添的一件衣服,恰到好处,但有多暖也只有你知道。
我所体会的家的感觉无非是有暖有温馨有父母有亲人有快乐有包容有安定,如此而已。有家如此,夫复何求?
在教科书上的诗歌中,常常都会有关于思乡念家的情感的诗歌,也许天天都在家中过着蜜罐里般的生活。也许也体会不到诗人思念家乡的感觉,对家乡的渴望。
小时候,我也像电视广告中说的那样,总想逃出爸爸的束缚,妈妈的唠叨。
时间风一样的走开,我初一了,初一入学军训时,我满怀着快乐的心情出发了,心想再也不用听爸妈的.唠叨,爷爷婆婆的管教了。
我们是八九个男生挤在一个小小的宿舍里,身边当然也少了爸妈的唠叨,每天这八九个男孩在一起吵吵闹闹,其实挺热闹的,和朋友在一起,可以不用尊师敬长,可是其中一个男孩,他想家了,他想他爸爸妈妈的唠叨,他想爷爷婆婆的管教,他认为,同学们的哄闹声远远比不上父母的唠叨声,是呀,那声音是任何天籁都比不上的。
每一天,我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父母,希望我可以早日回家,以往平平常常的事,现在早已成为了遐想。
在教官的命令下,我们在厕所旁边吃没放盐的豆芽,没削皮的土豆,这时,我想起了母亲在厨房中辛勤劳动的身影。
在军训中,我们的脚受到了非人般的虐待,一天站立14小时,我的脚早已涨得酸痛。
这时,我又想起了爸爸在我洗脚时帮我掺热开水的样子。
军训五点钟就要起床,醒来时比8点钟起来还要清醒,因为我们早已不需要进入深度睡眠,这让我想起了妈妈每天帮我调好闹钟的身影。
魔鬼般的一星期已经过去,我坐在久违了的空调车里,心里想着“我——回家了。”
我认为,家,是暴风雨时避难的港湾。家,又是躲避危险的洞穴。家,人们心里的依靠。家,一份精神的慰藉。
家的感觉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