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终于可以放烟花了”“妈妈给我钱,我要买鞭炮。”一听到这种欢喜声,大家可想而知应该是过年了。
今天,妈妈把我带进了超市,我想:“一定是给我买零食吧!不然妈妈怎么会走向吃的那面!我心里暗自高兴,可妈妈走过了零食柜,来到了蔬菜区,哦!我恍然大悟,过年了一定要吃团年饭嘛!我见妈妈买了带鱼,鸡,鸭,大白菜,花菜等等,数也数不过来,我想:今天肯定是会有”收入“的。想起来心里都高兴。到了晚上,我们来到了外婆家,一进外婆家就闻见了香喷喷的饭菜,我赶紧给外婆,外公拜年:“祝外公新年快乐,蛇年大吉。外婆,身体健康,与外公共度幸福的晚年。”外公,外婆听了心里都乐滋滋的,然后外公和外婆,他们每一个都给了我大大的红包,今天一共收了800元红包,还有这这满满一桌的的美食,整个屋子里充满了欢笑声,过年真是太开心了。
我还喜欢贴春联,我给外婆家的大门上也贴上了一幅喜庆的春联。我也喜欢放鞭炮,一到春节的晚上,到处都是“噼哩啪啦“的响声。那时天空上的烟花最美了,像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美丽动人,光芒四射,忽闪忽闪的,又像一颗颗流星,从天空划下来,各种各样的型壮真是五光十色。
古代还有一个传说“每逢春节就会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出来吃人,它还很喜欢狂叫,大家都非常害怕它,当每年春节的时候它就会出来行恶作怪,为了安全,大家就躲在山上,可有一个老奶奶她偏不信邪,她在当天晚上穿上了红衣服,在自己的家门口还贴上了红对联“年”来了一听见吓得赶忙逃跑了,过了一会儿,“年”又回来,老奶奶连忙把竹子烧起来了,,“噼哩啪啦”的响声又把年吓倒了,老奶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现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这已经成为中华人民的传统习俗了。
你喜欢春节吗,春节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红包拿,最高兴的是放鞭炮,放米花,一片喜庆详和的景象,我真是太喜欢过年了。
一眨眼,又迎来了春节。羊年,一个让人期待的年份,大家都长大了一岁,又可以收红包,可以一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32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我们来到了诸暨,好菜一道道上,红包一个个收大人们谈得投机,小朋友们玩的快乐。
午夜一到,鞭炮声四处响起,一朵朵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我和妹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不在家,一早我们就乘车去拜访爸爸在萧山的亲戚了,午饭在萧山吃,晚饭也一样。第二天还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来爸妈就不见了,可我并不着急,他们去菜市场了,去准备中午给亲戚们吃的饭菜去了。
照现在,接下来几天就是我们出去走南闯北的时候了,去领略祖国的文化古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国外玩玩,只要你要钱,哪儿都可以去,换在以前,这时候还在过年呢,小孩子们手中拿着鞭炮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这个,聊聊那个,还有些在看着这些小孩子们奔跑着。
过完年就到元宵了,过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汤圆,家家户户都飘出了汤圆的香味,这时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马上就咕咕叫了。
这些就是我们绍兴以前和现在的新年,也和我们来介绍介绍你家乡是如何过新年的吧
说起我们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这一说法。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吃饺子的前一天也就是大人们比包饺子速度的时刻。不过,一旦煮烂饺子,不可以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里,没有比过年更大的事了。
传统的年,虽说是农历初一,可腊月二十四,人们就开始了迎新春的第一项任务——大扫除。现在,人们越来越不乐意大扫除了。因为大扫除得把家中大小物件搬出去,然后打扫房间。殊不知,这大扫除有扫去晦气,扫去霉运,辞旧迎新的含义。大扫除后,腊月二十五——二十九的日子,大家就可以筹备美食啦。在食物中,馒头是最讲究的。点心包子豆包可以不限数量,枣花和大馍有数量限制,还有两个大面盘,两个刺猬和一个面枣花。
大年三十那天,有个特别的习俗,叫做”请坟“。上午,人们贴好对联后,备好黄骠、锡箔、枣花、鞭炮、石灰,吃过饺子,就要请坟了。人们会将备好的东西(石灰除外)放到一个篮子里,到祖先坟前祭拜,按老一辈的说法,叫”把老人的魂儿请到家里“。回到家后,用石灰在大门口,屋门口,窗台下圈个半圆,有时还配以各种装饰。每年外公在撒石灰时我都在旁边盯着看,有时自己还撒两把石灰。石灰圈的传统造型是一个半圆上面插着三把古代兵器,中间一把最为精美。不过,造型一代代流传,也发展出了其它的各种样式。
大年初一,这是人们都期盼的日子,小孩子在拜年后可以随意嬉戏玩闹。年的传说,我所知的有两个版本:一说是个白胡子老头识破了年怕红色、烛光和鞭炮声;二是说有个小孩,枕头下放了个红纸包成的小包,里面有几枚铜钱,镇住了年。尽管这些只是传说的,但过年的红福字、”守岁“、放鞭炮已成习俗。
按我家的规矩,初二拜姥姥,初三拜老姨,初四拜老舅,初五拜老姑。初五这天一般人家都拜完了亲戚,这天就俗称”破五“,
按习俗,这天不能用剪刀剪东西。
至此,”年“这个忙碌的节日就过完了。这些经历是我在家乡过的春节。不知道城市的春节和家里有什么区别。但一定也是这么欢乐,温暖,其乐融融。
在我的家乡孟州,春节,是一个隆重又快乐的节日。
大年三中午十,一吃完饭,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忙活什么呢?贴对联!大家纷纷从自己家中拿出对联,站在梯子上,用胶带贴在门上。贴完总要念一念,那对联可是代表着人们对来年的希望呀!
到了晚上,大人们摆好贡品,烧上香,祭拜祖宗。小孩子们则在屋外放鞭炮,玩不亦乐乎。祭拜完后,烹饪年夜饭又成了大人们工作。年夜饭大多都是饺子,醇厚美味饺子总能让人感受到家味道。年夜饭做好后,大家打开电视,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吃着年夜饭,这恐怕是一年中最美好时光了吧!随着零点钟声响起,新一年开始了,人们沸腾起来,又出门放起鞭炮来。鞭炮声声,直到午夜才停下来。
初一初二早晨,人们早早起了床,穿上新衣,带着满满幸福与欢悦,出门走亲访友。在亲戚好友家,人们总会坐上一会儿,拉拉家常,聊聊心事。孩子们总能收到长辈给红包,红包里装不仅仅是压岁钱,还有那浓浓期盼和关爱啊!
到了初五初六,串完了亲戚,大家都会带上风筝到公园里去放风筝。一家人在一起放风筝,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公园里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发了芽,桃树长出了花骨朵,小草也愈发翠绿,这美好的景象,代表了来年的好生活,人们的嘴角也都漾起了微笑。
孟州,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也过着朴实又快乐的日子。春节,对这里的人们来说,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与家人团聚,快乐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