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个是中国首都,是一个无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人挤破脑袋也想定居的地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我们看看下面的老北京的作文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蒜,就开始有了“年味”。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北京四合院在元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北京的小巷里,还有一小部分在北京城外。而随着之后的朝代变化,四合院逐渐越来越少。
所谓“四合”,就是一个院子四面都有房屋。这些房屋一般是高四米,宽八米。而这四间房屋围起来的中央就是四户人家的公共庭院。这个庭院有一个篮球场般大,十分宽敞。如果在这个院子里再建造一间房屋的话,位置绝对绰绰有余。四合院的结构以木构为主,砖木结构,重量非常地轻。如果遇上地震和炮火的爆炸,很少可以震倒。四合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还有一个独特之处:这种住宅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虽然它的通风采光均欠理想,但是四间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像当时有钱人住的公馆一样,房间之间相通,但四合院比公馆小一点。
关于北京四合院的民俗很有趣。当时的人都很迷信,总是习惯把自家大门开向东南方,因为传说“巽者”在东南方向,而把大门向着东南方向就是等于开“巽门”,寓意钱财滚滚而来。这是根据风水学决定的。因此,把门开向东南方也成了一种有趣的民俗。
北京四合院在中国住宅历史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底蕴无比深厚。虽然它们已经越来越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却不可撼动。北京四合院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
人们提到北京特产,总免不了“北京烤鸭”,而我不谈这个,我要介绍老北京小吃。
来到老北京前门的青云阁,据说谭嗣同、蔡锷都常常光顾。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儿,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卤煮火烧的。使我垂涎三尺。我要了一碗。往里面一看,火烧和羊杂混在汤里。我夹了一截羊小肠,细细的,放在嘴里咬,嫩嫩的、滑滑的、软软的,火烧味儿更绝,十分入味,据说是祖传秘方,经精心调制而成,难怪这么好吃,我连汤都喝光了,连碗都不用刷了。
刚才的卤煮火烧是“小肠陈”的杰作(卤煮火烧其实是用卤水煮火烧)。这里有许多著名老北京小吃,如:“‘羊头马’、‘爆肚冯’、‘小肠陈’、‘年糕钱’、‘奶酪魏’、‘茶汤李’”等等,这些店很多都是百年老字号。也许人们对这些名字很陌生,其实前两个字是饭菜内容,最后一个字是做得最好的人的姓氏。我最喜欢“奶酪魏”的“宫廷奶酪”。乍一看感觉已经很不错了。吃到嘴里,便感到它的做工十分精良,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如果慢慢品尝,会吃出它特有的香味。由于刚从冷藏柜里拿出来,冰冰的,使它的味儿更好。虽然一小碗很快吃完了,但是却令我回味无穷。直至下一道菜上菜为止。
豆汁焦圈是最著名的,在我看来喝不惯,老北京人却很喜欢它们。
我喜欢北京,我更喜欢老北京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