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风总是会在考试结束后,掠过我身侧的树顶,将倾盆大雨带来我的世界,可我偏偏有个性,早就知道会有此事发生,也不肯事先准备雨具,早就知道这世界很美丽,也不肯静下心去倾听。
《朗读者》第二季完美收官,很多人愿意以清流这样的词来形容。
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故作的桥段,只是由每一个人生经历不同的朗读者回顾片段,以及朗读一段于他们而言,重要的文字。
并无新意,却有了首播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收获了喜人的成绩。
《朗读者》于嘉宾类型,书籍选择,社会话题的开合度上都扩大了格局。
“我希望理性的东西更多一些而不尽沧屈,从于流泪的意愿。”
在这里,既有各路明星,又有行业领袖,更有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但无论是什么社会属性的人,他们都引起了观众们的共情,因为心中有情,所以听来百味杂陈。
《朗读者》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更不是戏剧化的情节,只是平静地诵读一段文字,将文字中的含义缓缓道出,传递给场外的观众,在浮躁的尘世间,以文字搭建起殿堂用来沉淀心灵。
朗读唤起大众对它的回忆,带领审美疲劳的观众,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不一样的人文艺术之美。
观众们看惯了歌舞,小品,真人秀这般喧闹娱乐节目,本身也就会倾向于这股清流。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联系在一起,抵达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高而不冷”的节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字,再次唤醒了那些沉睡已久的灵魂。
我的灵魂,你在哪里?不理应被唤醒吗?
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荒芜,碎片化阅读层出不穷,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社会以及心太浮躁,节奏更是越来越快。不断被倡导的慢生活被快餐化替代,就不能慢下一点点,用这一点点去倾听这世界吗?
“世界本就不温柔,为何要我去拥抱他?”
“你不去努力,怎会成功?”
“不只是要努力,而是要拼尽全力。”
“你最想成为的模样,就在彼岸。”
一句又一句的鸡汤不绝于耳,可几时你能听进去,一边说着要努力,一边却敞开心去玩乐,旁人的劝阻,你有认真倾听过吗?
我在想,当我走过高中的荒芜后,回首望去,曾经的崎岖会夷为平地吗?未来的道路会鸟语花香,春光融融吗?
答案应该是不会的,我很清楚,我于高中只是一个路人,他却是我的整个青春。
高考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去就是海阔天空,一帆风顺。而闯不过呢?……
我听不进父母的苦口婆心,听不进班主任的孜孜教诲,听不到这世界花开的声音,只能握着一张成绩单,世界灰暗。
我于是看到了《朗读者》,在一个风很暖的午后,一字一句叩响了我心中的门窗,大片的荒芜,满目疮痍。
短短数个小时,心中顿时生出的欢喜,一小株绿苗就此埋下。
一个学期课业的荒芜,我不再是那个驰骋战场的战士,面对曾得心应手的数学,再也不是手掌一挥便能轻松下笔解答完毕。
那一段段晦涩的说明,一条条莫名的线条,一句句老师的讲解,已很难再听下去了,我的灵魂早已丢失在那无垠的光阴中,渐趋绝望。
我开始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跟着老师们重新开始一轮学习。
直到这时,我才深刻的意识到,高中三年的教学体系设计得多么缜密,每一个知识点都环环相扣,哪怕有任意一点疏漏,都需要学生花费百倍精力去弥补。
我开始懊悔之前的任性,并在每一个能够搜集到的时间碎片,拼命做题,期中考试中我就像一匹黑马,一跃进入年级前五十。在这所重点学校中的排名,意味着我可能选择全国任意一所211乃至985院校。
但我并不知足。
我拼命的向前奔跑,可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便是去休息。
一次月考后,我的身体向我发出信号,焦虑失眠,暴躁,另外再次进入无法自控的窘境,班主任建议我回家调整一段时间,可我又怎么能奢侈?
晚上失眠,睡不着,只好不停地翻来覆去,需要打开音乐一直听才能睡着一,首歌有时候要唱一整夜。第二天起床就是一天中最抑郁最想死去的时候,眼睛肿胀,头脑发昏,一点力气也没有,然后反复游走在神志不清与困倦迷糊之间。
于是在无数个星斗璀璨的漫漫长夜,写作便成为我在异乡孤独疲惫时,最喜欢做的事情。
我最想成为的模样,该如何抵达?
我愿意去倾听这世界,
我愿意去善待这世界,
我想,是时候该松开高中的氢气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