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纪律委员一声令下,教室里的同学们就炸开了锅,喧闹着,欢笑着,庆祝周末的来临。在这样的嘈杂中,我和同桌决定出去走走。那天,班里放学的时间有些晚了,校园里也静了些。我们又专拣那人少的地方走,自是更加的幽静。我们好像有预感似的,觉得在这样清净的地方必会有清灵自在的灵魂居住,也定会有美的事物存在。走着走着,只觉时间渐流渐慢,无限的舒心正包裹着我们。这时,一缕清甜的幽香在鼻端悄然绽放。我们诧异四望,只见头顶有棵高大的树,上面生有些许乳白色的花朵。
“那是玉兰花!”同桌欢喜的声音传入耳畔,在幽静的空间中荡漾。我们在树下徘徊着,感受着那沁人心脾的馨香,久久不肯离去。最后,在催促我们回家的萨克斯音乐中,我们各采了一朵玉兰花。与同桌一同走在回班的道路上,我们手捧着各自那精致的玉兰花,欣喜地赞美着她妖娆多姿的身形,感受着她浓郁清灵的幽香,抚摸着她柔滑细嫩的花瓣。玉兰的美妩媚多情却不染世俗,清冷高傲却暖人心脾。她的花瓣细长、精美,旋转着向上舒展,如火的张扬,却又拥有如水的清冷。离远了闻,她的香气柔和而芬芳,沉稳而淡雅,但若你凑近了闻,那香气却又变了,浓郁张扬,甚至有些刺鼻。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她不容亵渎的灵魂,还是因为她清冷绝傲的性情?玉兰的花期很短,仅仅十天的时间后,她便会萎谢。
这不正是“红颜多薄命”的道理吗?这样的美又是多么的残忍啊!看着手中的玉兰花,我不禁想到了张爱玲,她不也正如玉兰一般吗?张爱玲,她是绽放在民国的一朵清绝净绝的玉兰花,她甘愿为胡兰成而落进尘埃中,却又在尘埃里开出了这朵民国最美的花。只可惜,她早早地便萎谢了——只是为了胡兰成……我们为她而感到不值——她遇到了一个给她承诺却从未兑现的人,她遇到了一个对她内心伤痛无动于衷的人,她遇到了一个认为她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人。那是一个深深地伤害了她却没说一声抱歉的人,却也是她这一生最爱的人。对这一切,张爱玲是无悔的——世人这样猜测。只是,在流年带来的孤寂中,在她后来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四处奔波时,在她老年因疾病而屡屡搬家时,在她死后一星期才为人发现时,她是否有过一丝怨恨,她是否有后悔过?这些,我们已不得而知。只觉得,如玉兰般的她,定是无悔的。
有时,对于张爱玲,我会感到迷茫:她的萎谢是否是早已注定的?她的美是否注定不能久久停留?张爱玲的美与她的身世背景,和她与众不同的经历脱不了干系。她的皇家血统虽在民国毫无用处,但她也注定是高贵而优雅的;她的父亲自是堕落无用的,带给了她许多痛苦,和家庭上的缺憾,但这也造就了她清冷孤傲的性情;胡兰成虽是薄情寡义的,但也给了她最美的一次盛放,只再次应了“红颜多薄命”那句话,她早早地萎谢了罢。她的美是在缺憾和痛苦的火炉里造就的,那玉兰花是否也如她一般呢?玉兰,玉兰,多美的名字!让人联想到的总是温润如玉、清净如兰。但这名字的谐音却是“遇难”。玉兰花是否是经历了许多苦难才换来了这短短十天的美丽?想是上天看不下去了,这才给了她世间最美的灵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