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去》读后感1000字作文

时间:2021-08-31

  因为一本《花出青嶂》,我和该书的编辑杨葵,有过一两次只言片语的邮件来往,直到前些日子,在单向街书店才看到真身。我问他,我是否该叫杨哥。他说他42岁,还是给我惊着了,因为如此年纪,他编辑过的书,有很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并且他居然在虎坊路甲十五号住了十年,30岁以上的文学爱好者都该对此抱有艳羡之心,又并且随着《诗刊》杂志社转移到了农展馆南里十号,那都是些全国顶尖的文学期刊的所在啊,作家出版社、诗刊杂志社、文联出版社、文艺报社……

  杨葵年纪不大,却有二十多年的编辑生涯。说起编辑,杨葵的父亲就是个老编辑。这本《过得去》,一大半是回忆那些老编辑和他自己的编辑经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后期参与编辑的作家出版社“文学新星丛书”。那套书出了很多本,其中的作者随便拎出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在当初只是刚刚崭露头角。我接触文学时,这套丛书几乎看遍了。去年作家出版社出了丛书的纪念版,装帧设计和以前一样,见了令人恍若隔世。杨葵回忆他的编辑生涯和他与作家的交往,是中国文学出版史的一块别样的“私家地理”,起着补遗的作用。

  从虎坊路甲十五号的“老楼里的老人”到后来的“文学新星”,两三代编辑、作家的追求和苦难都在里面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因之而沉重。杨葵说,很多老作家,解放后,平反后,当官了做领导了,就很少拿起笔,等到想写的时候,忽然发现不会写字了。老作家路翎像只关久了的鸟,“放出来,就不会唱歌了”。我在《读库》上第一次看到杨葵这样描述,登时心头一凛。杨葵缅怀父亲,“老人越到晚年,越觉得自己这一辈子走了很多弯路,做的那些工作固然有点意义,但并非最适合自己,也并非自己最想做的事”。人生苦短,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经验,非过来人所能体悟。可视为本书的跋的《天安门》一节中,杨葵供述,“终究因为不能违背一些东西,为呼啸远去的时代列车甩脱。好在现在是自觉自愿,甚至是自行弃车而去。”有所舍,才有所得。杨葵的所得,无非是做想做的事。书名叫《过得去》,谦虚中透着极大的骄傲:能舍的人,现在不好找了。

  杨葵“只想用干净规矩的句子,老老实实回忆一些人,一些事”。文字做到干净规矩不易,做到老老实实不易,做人若想做到这份儿上,更不易。杨葵认为“不做作”的文字,即是好文字。其实所谓不做作,我觉得是有传统可循的。杨葵的文字,比喻罕有,白描多见,近于明清小说的写法。亦即张竹坡所谓的“追魂摄影”,能以最少文字状最多事物。杨葵把它称为“做减法”,分“正、反、合”三步。讲究文字章法,最大的讲究就是不讲究。做人亦如此。我问过杨葵,他学禅,是否是和钓鱼养花一样,爱好而已。他说这是人生追求,与他追求文字的干净相同,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他的人生观,不免在其文字里露马脚,只是露得少,惊鸿一现。

  这是一本散文集,围着文学,写人叙事。有父辈编辑们的曲折历史,有同龄作家不太远的回忆,有狐朋狗友宿酒初醒的恍惚,也有杨葵个人成长的点滴。能读出点别的东西,应算惊喜,也应是杨葵没明着说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