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梦湖-青春征文

时间:2021-08-31

茵梦湖-青春征文

  在我刚步入青春期,对异性萌生情愫的时候,读到了《茵梦湖》,至今还沉浸在那清新质朴的文字和纯美而又感伤的笔调中,在大学时期偏爱卢梭和王尔德或许也是他们的文字能给我带来相似的感觉有关。是作者的口吻,还是莱因哈德的,曾经那段美好而又充满遗憾的情感,在那位历经世事的老人的记忆里,已经没有年轻时波荡起伏的情绪,没有痛彻心扉的感怀,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再为无法改变的事而懊恼是那么得多余。

  在记忆里,总是有一个模糊而又绝对不可或缺的人物,那就是自己,从开始有记忆一直到老去的那天,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特定时候的情景或是人物来确定处在不同时代的自己,我们无法看清那时的自己,但却又是可以清晰感受到那时的自己。可能一提到某人某事,我们一下子就回到那个时候,我们说话的语气,思维的方式,那时和某人的关系,对谁撒了个谎,又把谁的苹果偷吃了,记忆是有时空的,也可以定义一个人所处于的时代,穿着最流行最时尚的衣服不一定就是现代人。当年迈的莱茵哈德,低声呼唤伊利莎白的时候,把他也把我带到了曾经的那段时光。我经常想,一个人即将老去的那天,解开心怀,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会是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很奇妙,虽然我认为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生活中非有不可的一个元素,世上也有很多杰出的人物终身未娶或是未嫁,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力量的伟大。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而得到对方无私的关注和爱护,甚至是心甘情愿付出自己的生命,真是一种野蛮原始的`力量,或许只有造物主才可清楚地解释它,但我又不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不管怎样,在莱茵哈德的心里,伊利莎白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当内心里的世界单调时,总是会令人向往外面的世界。莱茵哈德和伊利莎白的童年,总让我回忆起我的小时候。那时候有机会就往外跑,沿着河道漫无目的的寻找着自己也不知道想要寻找的东西,但我确实肯定是有东西的。水鸟,河蚌,小鱼,芦苇,水草,对岸的果林,我现在闭上眼还能看得清清楚楚,痛痛快快玩一天,回去挨顿打,有机会还会出去,但我一直对挨打没有任何质疑,那时感觉只要违反父母的命令而挨打是合乎情理的,后来就对我小时候的那种心理感到好奇,为什么现在我可以讲出很多维护我的理由,但是当时却根本没这种意识,包括很多其他的事情。一直到现在想起来,我才问我妈当时为什么要打我,她总是不容置辩地说为了安全。回想起童年来,还是会很满足,但是那时的伙伴们却找不回来了,心里没有复杂的利益冲突才叫单纯吧。相比起我,他们的童年或许真如童话,老师在一空旷处支起一块黑板,学生端着小石板,坐在软软的草地上,时而看着蓝天上的多多白云,时而听着森林中画眉的叫声。有时在野外聚餐,在草地上铺几块桌布,孩子们分散到森林里采集野果,大人们则看着忙碌的孩子们散步聊天,那舒缓而又散漫的时光,没有谁不会向往。但让一个孩子来描述童年,或者让一个年轻人来描述,感觉会大相径庭的,或许,只有在一个老者的眼中,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才真正懂得那个时代的童趣和纯真。但或者是不是,童年生活过于美好,才让社会中的现实生活而显得更加现实。

  伊利莎白,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纯洁最不可亵渎的名字,甚至我总是把拥有这个名字的女性和圣洁的教堂联系在一起,她总是最虔诚的。在现实生活中,她也是最单纯最温柔最善良的,她不愿伤害任何生命,她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她总是为自己生活的优裕而惴惴不安,总是在陷入窘境的人面前而谦卑的低下头,在生活落魄的乞讨者面前,总是为不能献上自己所有的财富而羞愧难耐。她有一颗圣母的心灵,希望人人生而平等,互助互爱,希望上帝的慈爱遍布整个世间。但这只是我对这个名字一厢情愿的阐释,在莱因哈德的眼中,她是一个曽给予自己充分信任的女孩子,却也是一个单纯而又柔弱的女人。如果她是简·奥斯汀笔下的那个伊利莎白,或许他们的结果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但也或许他们也不会有那种开始了,因为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属于达西的。两人由两小无猜到相顾无言,伊利莎白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到一个无法左右自己的少女,当小时候莱茵哈德要带她去印度的时候,她因面临父母的选择而认真的哭了,但最后还是选择和小莱茵哈德一同去,可是多年后,她却已没有了面对的勇气,可是没有人责备她,有什么理由呢。那个晚上坐在小板凳上,读着自己喜欢的人写的故事的女孩,那个不嫌麻烦专注地在每个曲奇上写上名字的少女,那个因母亲大人逼迫而不得不离开莱茵哈德唱着哀曲的少女,那个以为人妇再次见到昔时情人时欲言又止的痛苦女人,那个看着心上人消失的背影而又无可奈何的悲痛的妇人,我们除了慨叹命运的捉弄,又能谈些什么呢,木叶应时花满地,秋风怎愿扮无情。

  小说其实很简单,不管是文字还是结构,在许多小说中也有类似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故事,但是不感觉有庸俗的感觉,反倒感觉有些批评一种家庭包办婚姻的评论才显得粗鄙不堪。小说从头至尾,都感受到一种简单真实,就像一个阅历丰富的老者在讲述一个简单动人的故事,即使最终没能在一起,但也在那淡淡的感伤中体会到一种情愫的含蓄的美。施托姆把小说的基调控制得很好,一位涵养而又讲究的老者回忆录,但似乎是在回忆别人的故事,快乐是清淡的,忧伤也是清淡的。作为当事的人都是如此平静,而作为读者又怎会有情感上的躁动。

【茵梦湖-青春征文】相关文章:

1.[青春征文]青春颂

2.青春征文:青春的情感

3.青春征文:爱

4.青春狂想曲美丽青春征文

5.青春的记忆永存-青春征文

6.青春记忆-青春征文

7.留住那些青春的记忆-青春征文

8.分享青春共筑未来-青春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