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的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1-08-31

华表的阅读及答案

  说“华表”

  张羽新

  ①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

  ②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③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注1〕,大路交衢〔注2〕悉施焉。或谓 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④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⑤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 ,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注3〕,性好望。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加游人的兴味吗?

  注释:

  〔1〕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井旁树上或架子上挂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坠大石块,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2〕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3〕犼(hǒu):古书上说的一种吃人的野兽,形状像狗。

  1.对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它(华表)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摹状貌)

  B.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下定义)

  C.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分类别)

  D.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引用)

  2.根据原文,下面有关“华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B.柱头上的蹲兽,其朝向是对帝王纸醉金迷生活的讽刺。

  C.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华表曾经是皇权的象征。

  D.华表曾被称作“诽谤木”,相当于现在的意见箱。

  3.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介绍了华表的来历。

  B.第③段介绍了华表的形制。

  C.第④段主要介绍了华表的应用场所。

  D.第⑤段介绍了华表原名和艺术价值。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 ,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很难:绝对见不到。)

  B.“大路交衢悉施焉。”(悉:绝大多数。)

  C.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也许:可能。)

  D.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相传:根据传说,且经科学考证。)

  5.下面不属于天安门华表构造的必要元素是( )

  A.云形横木        B.笔直的柱身

  C.蟠龙流云纹饰      D.柱头上的蹲兽

  答案:

  1.C

  2.B

  3.D

  4.C

  5.A

  

【华表的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师表的阅读答案

2.冯剑华《雨》阅读答案

3.关于高尔斯华绥的阅读及答案

4.褚不华传的阅读答案

5.《云计算 钟华》阅读答案

6.《家徽》阅读答案余华

7.《锁》何君华阅读答案

8.教养与奢华无关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