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孟和的理想之劫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1-08-31

  陶孟和的理想之劫

陶孟和的理想之劫阅读附答案

  岳南

  陶孟和21岁赴英国求学,专攻社会学和经济学。在留学期间,受韦伯与萧伯纳等人影响,撰写了《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一书,于1915年在伦敦出版。该著作的问世,成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山之作,此时陶孟和二十七岁。

  1926年2月,陶孟和组建社会调查所,任所长,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社会学研究机构之一。

  社会调查所成立后,开展研究了中国近代经济史、政治制度、经济理论、劳动问题、人口问题、统计等十多类科目,在学术上为社会改革提供依据。社会调查所还创办了《社会科学杂志》,这是国内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创举。

  1931年,陶孟和与林颂河撰写了《中国之工业与劳工》一文,提交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世界社会经济会议。同年,陶孟和又撰写了《中国劳工生活程度》一文送交在上海举行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次会议。以后此项国际学术交流连续不断,社会 调查所的成就蜚声海外。

  抗战期间,陶孟和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仍然取得了几项受到有关方面重视的研究成果,其中之一是《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日复交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曾派人了解过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做过的抗战损失估计。

  新中国成立后,陶孟和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尽管不再像当年那样年轻和朝气蓬勃,但仍然力图在科研事业上有所贡献。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候,社会学已经被当做伪科学,社会研究所到北京后即被改为学术性质和研究方向大不相同的经济研究所,整个社会学专业被取缔。这个由陶孟和顶着各方面压力一手创建、中途经过改编和重组,历尽风雨坎坷始终由陶氏掌舵达二十六年之久,且最初是以研究人民生活问题为指导方针的科研机构,就这样如一缕轻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一个在社会学界颇负盛名的重量级学者,最后落到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甚至连自己的专业都保不住的悲怆境地,其内心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打击可想而知。

  陶孟和政治上失落,人格上遭到羞辱,内心悲郁愤懑,但身为一个立志以科学报国的知识分子,出于文化良知和对社会的责任,仍有屈原“恩君念国,忧心罔极”的悲悯情怀。

  整风初始,满面真诚的陶孟和乘“鸣放”的东风,稀里糊涂地发表了自己的“高见”,认为“旧知识分子之未得其用……以中国干部之缺乏,有材者不用,而无材者充数,以致酿成许多混乱”。当“反右”进入高潮时,中国科学院连续开了三天大会,集中火力批判费孝通、关景超、陈振汉、李景汉等四教授的“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政治阴谋”。会议由郭沫若主持,许多所谓的科学文化界名流都加入了这个把对方“批倒批臭”的运动行列。就在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目的纷纷登台声嘶力竭地大加鞭挞时,素不习惯在大会上发言的陶孟和又出人意料地报名登台发言,他一张口就令众人大吃一惊。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相互间的关系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的是友爱,而不是仇恨,知识分子应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应受到敌视。”最后,陶孟和脸色铁青地大声疾呼:“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后来在社会上兴行和广为流传的“浩劫”一词,就肇始于陶氏这次伟大而冒险的发言。

  1960年4月17日,陶孟和心怀郁闷孤寂之情赴上海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会议,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相关链接

  ①陶孟和(1888~1960),著名社会学家,一个将“社会”变成了“学”的人,是中国社会调查运动兴起的开拓者,为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四运动前一年,陶孟和在《新青年》上撰文倡导“社会调查”,宣称:“我向来抱着一种宏愿,要把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全调查一番,一则可以知道吾国社会的好处,例如家庭生活种种事情,婚丧祭祀种种制度,凡是使人民全体生活良善之点,皆应保存;二则可以寻出吾国社会上种种凡是使人民不得其所,或阻害人民发达之点,当讲求改良的方法。”

  ②陶孟和一生中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妻子沈性仁在抗战时逝世于兰州。陶孟和身边一直无亲人。女儿陶维正、陶维大远在美国,儿子陶渝生是大连石油所(后改称化学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他从未要求予以照顾调来北京工作。

  陶孟和逝世后,儿子陶渝生遵照父亲生前的遗愿,将其全部图书赠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留下的18000余元捐赠给了中关村小学和科学院幼儿园作办学费用,一切家具赠送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后发送到灾区救济灾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陶孟和留学回国后,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开展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杂志》的创办更是让由他组建的社会调查所蜚声海外。

  B.周恩来总理在和日本进行外交谈判时,派人了解陶孟和做的《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这件事说明陶孟和在抗战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现实意义。

  C.陶孟和就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失去了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社会研究上也乏善可陈,这直接导致了由他掌舵的社会研究所被整改,社会学专业被取缔。

  D.正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让素不习惯在大会上发言的陶孟和在极具声势的“反右”批判大会上冒险发出了“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的疾呼。

  E.陶孟和年轻时怀抱“社会调查”救国的理想,组建研究机构,创办研究刊物,积极参加国际交流,苦心经营,让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影响逐步扩大,为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陶孟和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6分)

  (3)作为“一个立志以科学报国的知识分子”,陶孟和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及相关链接材料概括分析。(6分)

  (4)题目“陶孟和的理想之劫”凝练准确地概括了陶孟和的一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1)(5分)E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让社会调查所蜚声海外的是《中国之工业与劳工》《中国劳工生活程度》。C.强加因果。“由他掌舵的社会研究所被整改,社会学专业被取缔”并非因为“失去了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社会研究上也乏善可陈”,而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候,社会学已经被当做伪科学。”B.《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是“陶孟和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取得的而不是他一个人取得的。)

  (2)(6分)①留学期间,27岁的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学的开山之作《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②组建社会调查所,创办了《社会科学杂志》。通过社会调查为社会改革提供依据。③撰写《中国之工业与劳工》和《中国劳工生活程度》并提交国际学术交流会,让社会调查所的成就蜚声海外。④抗战期间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成员坚持科研,并写出《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为战后外交谈判提供资料。(每点2分,答够3点给满分)

  (3)(6分)①立志报国,坚定践行。五四运动前一年,陶孟和在《新青年》上撰文发出了自己“社会调查”救国的宏愿。留学回国后积极践行自己的理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②坚守良知,力扛责任。当他的科学研究不被接受,理想遭遇挫折,人格上遭到羞辱,内心悲郁愤懑的时候,仍然时时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担忧,在批判大会上为知识分子同仁冒险呐喊。③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为儿子说情,死后捐款捐物捐书。(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8分)同意。题目“陶孟和的理想之劫”凝练准确地概括了他怀抱“社会调查”救国的理想,他坚定推进社会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后来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研究机构无声无息消失,最后心怀郁闷,孤寂而亡。①他早年赴英国学习社会学,怀抱用“社会调查”改良中国社会的宏大理想。②在坚定理想的引领下,他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组建社会调查所,创办《社会科学杂志》,主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③就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正当他力图在科研事业上有所贡献时,却意外遭遇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研究机构被改变的劫难,最终因理想无法实现郁闷孤寂而亡。(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