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本课设计意图。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是《沉与浮》单元的第三课,是继“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从科学知识领域来说,沉与浮实际上是对物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把马铃薯放入水中,它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前面的研究使学生只会关注到物体本身的大小、轻重等特征,而这一课的研究将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身上——即关注到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而且学生通过兑一杯盐水的实践活动,发现只有加入的盐达到一定的量时,原来沉下去的马铃薯才可以浮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开始学会全面的、系统的、多角度的对某个现象进行观察研究,使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它里面隐藏着非常深远的科学教育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要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
⑴、科学概念方面要知道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
⑵、科学过程与方法方面是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观察事实的求实态度,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时,不能妄下结论。
围绕这些目标,进行了以下设计:
1、大小两个马铃薯分别放进两种不同的液体中,观察。交换场地再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事实,产生疑问:会不会是其中一种液体里加了盐?这时,学生观察的重心已经从马铃薯转变到液体身上。
2、围绕液体里是否加盐展开讨论,进行多种可能的猜想。如:摸、闻、尝等。强调安全第一,不能随便尝。学生会说加了盐看不见,溶解了。老师适时进行追问:“既然你们那么肯定加了盐,那你能不能把盐找出来?”学生这时会继续开动脑筋,想出烧干水等办法。于是,新的现象产生出来——白色晶体是什么?能不能证明是盐水?学生普遍认为白色晶体就是盐,于是老师拿出与盐类似的白糖和味精,请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把盐、白糖和味精分别放进水里,马铃薯会怎样?
3、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积极地动手实验,发现三种液体都能使马铃薯浮起来。这时学生心里已是几经波折,不用老师讲,他们也会思考“老师讲台上的是盐水吗?” 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弄明白几个道理——
第一,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
第二,水里要加到一定量的盐或者白糖、味精,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二、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还与液体本身有关;让学生感受到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糖、味精等物体,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2、科学方法目标: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观察事实的.求实态度,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时,不能妄下结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蜡烛、火柴、天平、量筒、实物投影仪、幻灯片、植物油、糖浆、小番茄、软木塞等。
学生准备:马铃薯、杯子、小棒、毛巾、蜡烛、火柴、食盐、白糖、味精、记录本等
活动过程:
复习:
导入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出示马铃薯,创设情景,引出研究主题思考
回答
观察现象,试图解释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承上启下,引出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阶段一述:科学讲求实证,拿出证据来证明这是盐水。
教师让学生对提出的方法展开讨论,并对方法的实施提供帮助。思考并想出多种办法证明。如:
1、闻
2、摸
3、尝
4、烧
5、称……让学生千方百计用求实证的方法寻求对问题的解决
探究活动阶段二述:那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分别兑制一杯盐水、白糖水、味精水,看马铃薯是否真的能浮起来?提出实验要求,明确所用材料及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兑制盐水、白糖水、味精水,明确观察目的,做好实验记录。
在具体实验中发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白糖或味精)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但是却不能说明教师水槽里是盐水。发现白糖、味精等兑制的液体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再次确认手中的证据不足以说明水槽中的液体是盐水。
问:放盐之前要先观察什么?怎样做好实验记录?(出示记录表) 小组讨论、交流
巡视并给予帮助分工合作、观察记录
汇报总结
扩展延伸各组汇报刚才实验活动中的发现。小组交流分享知道盐水、白糖水、味精水等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感受到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能下结论。
液体三色瓶的出现,给学生思维形成新的冲击,发现沉浮不仅局限于固体在液体中,液体之间也存在沉浮现象。
出示液体三色瓶,上层是植物油、中间是水、下层是糖浆。把软木塞、小番茄等分别在天平上称量后,再一一放进三色瓶中。
问:看到这个液体三色瓶,你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发现?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说课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