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登高语文说课稿

  师:对诗歌的热爱程度就是对生活的热爱程度,说到诗歌,大家一定会在诗前面加上一个朝代

  生:唐诗

  师: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唐诗。(课堂上一片热闹)(学生背诵了老三篇 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眠》 李白的《静夜思》

  师:《鹅》是神童的诗,据说骆宾王当时只有8岁,就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很牛。

  《春眠》就是孟浩然的,这位老兄晚上听听风雨,早上看看落花,很惬意,

  至于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历来有误解(老师解释“床“的意思,井栏)

  师:诗歌是要慢慢的品味的,否则我们就太没品位了,今天我们学习唐代的一位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说到杜甫,我们一定会想到他的绰号

  生:诗圣

  师:为何杜甫叫诗圣,而不叫诗仙?

  生;诗仙是李白,

  师:哦,诗仙被李白抢去了,

  师:为何不叫诗佛呢

  生:诗佛被王维抢去了。

  师:为何不叫诗鬼呢

  生:诗鬼被李贺抢去了。

  师:为何只叫诗圣呢?看来诗圣没人要。称为圣人的只有孔子,还有猴子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诗圣是说诗歌写的呱呱叫,超凡入圣,作品好,还有

  生:人品好,诗人中的圣人。

  师:他的作品和人品,古人用沉郁顿挫来概括,很精辟。这位老人总是用悲悯的目光审视经过安史之乱的满目疮痍,总是念叨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生: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师:《登高》被誉古今律诗之冠,是杜甫七律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诗的一张名片。何谓《登高》?

  生:就是爬山游览。

  师:古人登高不仅仅是简单的爬爬山,它是有某种仪式。一般登高在秋季、重阳节。那么登高就是

  生:思念亲人和朋友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这是王维登高思亲。重阳节也叫

  生:老人节

  师:所以登高

  生:老人希望长寿,为自己祝福。

  师:写这首诗时,杜甫经历了生活的沧伤,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家,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岁月留给他是更深的伤痛,他生活的幸福指数极低。不幸出诗人,(师生共同朗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就是登高所见和登高所感,哪几句是所见,哪几句是所感。(生回答)

  师:老师说了,登高是在秋季,能在登高和秋之间填一个词吗?

  生:悲、 叹

  生:伤、哀

  师:反正不可能是颂、赞这类很阳光的词。

  师:写诗要扣住标题,登高悲秋在所见的内容是怎样扣住标题来写?所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生:很急的风,并且很冷,只有在高处能有这样的体验,登得越高风越大。

  生:天很高,在秋季,天高气爽,写出了秋季的特点,在高处更写出天之高远。

  师:唐代陈子昂不是也登高吗,也写了一首很牛的诗。

  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在高远的地方,衬托个人的弱小和渺小。

  生:猿猴的叫声凄凉,只有在高处,再加上风吹过来,会听得更加清晰,还是写登高。

  师:三峡中猿猴在唐代的确比较多,保护措施得力啊!两岸猿声啼不住,猿猴的声音是怎样的声音?

  生:很高兴的声音。

  师:你说这些猴子当时在谈恋爱。

  生:当时李白是很愉悦的心态,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的猿声是自然高兴的,清亮的。

  但杜甫的这里的猿声是悲哀的,

  生:因为诗人的心中有悲伤的情感,所以听猿猴的叫声作者也是悲伤的,把自己的情感移到了猿的叫声。

  师:是这样,这里着重写杜甫登高的所见所闻,耳边是呼呼的秋风,还夹杂这凄厉的猿声,第一句就隐含这登高悲秋的意味,还有吗?

  生:还写了站在高处,才能看清水中小洲的清澈和沙地的雪白,用冷色调的词语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和空旷。

  生:还出现了一只鸟?

  师:这是怎样的一只鸟?

  生:是盘旋飞翔的鸟,

  师:在杜甫的眼中,这只鸟怎么会用飞回这个词?

  生:找不到家的鸟,是无家可归的鸟,可能风太急了,这只鸟无法落下来,只能盘旋。

  师:这似乎已经不是一只鸟,而是

  生:杜甫自己生活的写照,他就是只孤单离群的鸟。

  师:杜甫是一只孤单的老鸟,在另外一首诗中,杜甫也把自己比作一只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把身世飘零,灵魂愁苦的自己比作不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高天大地,是如此苍茫辽阔,一只沙鸥又是如此的微弱渺小,两相比照,诗人那种孤独落寞,漂泊无依的哀痛显而易见。

  师:第一联就是登高悲季节之秋。第二联还是跟深秋有关,说说相关句子和景物。

  生:写了登高见到的壮阔的场面,深秋季节,落叶飘零,无边写出落叶多,乱,满眼都是

  生:萧萧下是叶子下落的声音,有种凄凉伤感的味道。

  师:这里的落木就是落叶,如果说木头一根根掉下来,那实在太恐怖了 ,当然这些落叶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你想到了什么?

  生:落叶归根,回到故乡。而杜甫却只能漂泊,很无奈。

  生:落叶飘零,是衰败的迹象,杜甫自己就是衰败的落叶,生命的枯萎。

  师:落叶可以和诗人连在一起。诗人就是掉光了叶子和青春一根朽木,在生命的尽头仍孤傲的站立着,哪怕在寒冷的深秋。还有吗?

  生: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长江浩瀚的气势,震天的声响。给人很强的震撼和力度。

  师:老师有个疑问,前面说渚清沙白是说水很浅,这里怎么会出现江水滚滚来,按照常理,秋天是枯水期,长江滚滚来好像不太现实?你们怎么解释(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很有探究性)

  生:杜甫看到秋天的江水可能跟现在不一样。

  生:不一定是当时所见,诗人由眼前的浅浅的江水,想到了汹涌气势的长江,是一种虚写,是他的想象。

  生:当时杜甫的情绪比较激动,头脑中出现了想象的画面也是可能的,反正只要有气势就行。

  师:这样是有道理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也有可能从眼前的一枝一叶想到无边落叶,诗人的描写不一定要写实,有时可以夸张和虚写。关于这一点,古人也有相关的论述。(出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师:出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大家怎么看?(学生讨论)

  师: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师:这里确实有诗人的想象,毛泽东写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想象,不能当真。我们要理解诗人,尤其是伟大的诗人。

  师:这一联萧萧落木和滚滚江水叠加在一起,给人的印象是?

  生:人生的短暂、渺小跟时空的永恒空旷做对比,突出时光飞逝的伤痛。

  生:对比写出生命的脆弱,更添悲秋情怀。

  师:前两联主要是登高悲叹季节之秋,隐藏了自己漂泊生活的体验。

  师: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往往是作者精心打造的,杜甫写诗的要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很忘我的 。《登高》中的颈联历来评价很高, 宋人罗大经认为这联含八悲,曲尽人生之悲怀。哪里看出有八悲?

  生:悲秋

  师:只有一悲,还差七悲,差多了!(出示即“万里,地之远也;秋,( )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 )也;百年,齿暮也;多病,( )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 )也”。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这环节是这节课很好的设计)(学生自由填写,相互交流)

  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离家远,不能回去,悲秋,季节冷,古人有悲秋的情怀。

  生:作客,命运惨,常作客指的时间长。

  生:百年,年龄大,年老。多病,身体差,登台,行动难,独,无所依。

  师:悲远,悲秋、悲凉、悲离,悲老;悲身,悲孤,悲怨。所有与悲有关的词语我老杜都遇到了。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师:这里的登高悲秋主要是悲叹人生个人之秋。一般的诗歌写到这里也是不错了,但杜甫是谁啊,是诗圣,中国唯一的诗圣。是看着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却想到了天下的寒士的人,安得广厦千万间

  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师:杜甫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大诗人,往往能从个人想到国家,把国和家联系起来,这一点唐朝其他诗人包括李白也做不到。(师生朗读最后一联),怎样把国和家心连心?

  生:时事艰难,国家动荡,忧国忧民,

  生:自己苦,国家更苦,一切都是苦,

  生:诗人恨自己年老体弱,满头白发,不能为国效力,非常痛恨自己的无能。

  生:自己如此潦倒,生活艰辛,还想着国家,一腔爱国热情

  师:而这些苦闷无人知晓,只能添加自己的苦闷,古人一般是

  生:借酒消愁

  生:而杜甫借酒消愁都不可能了,连浊酒就是很差的 ,酒都没法喝,

  生:这里的新停就是刚刚停,人越是悲伤的时候,却不能喝酒,停的不是时候,更能写出凄苦和郁闷。

  师:所以这里是登高悲国家之秋,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多事之秋,就是指国家动乱,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再来看课文注解,杜甫,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确切的讲,在诗人前应加上

  生:爱国。

  师:只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人格才能诞生伟大的作品,杜甫是一种平凡的伟大,是一种接地气的草根的伟大,是一种可以接触和学习的伟大,他身逢乱世,深味着人生的苦难,推己及人,成为人民苦难的代言人。这一点足以让我们仰望。(出示杜甫年轻时指点江山的作品《望岳》,比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