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08级数学(2)班的某某,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课题是集合的基本运算,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教材分析
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和交集
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于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
四、 教学方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那么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五、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主题
问题1、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由此引入了本节课的课;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让学生观察这样三个集合
集合A={1,3,5}, B={2,4,6}, C={1,2,3,4,5,6} 并让学生思考集合A、集合B并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对以上集合的观察、比较、分析、学生容易得出集合C里面的元素由集合A或B里边得元素组成,像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叫做并集,得出并集的概念后我会引导学生发现并集里边的关键词“或”字,(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或”字的理解,我会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书记或主任去开会,这里有三层意思:(1)书记去开会,(2)主任去开会,(3)书记和主任都去开会 类比这个例子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并集中“或”的三层意思)
引入并集的符号“ ”,并用数学语言描述A与B的并集:或}介绍Veen图
通过对书上例4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当求解并集时出现相同的元素我们只能算一次,这是由集合的互易性确定的,由此复习了集合的互易性,
再对例5的讲解,让学生会用数轴来求解并集,
学生学习了并集含义之后,我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2:除了并集之外,集合还有其他的运算吗?并让他们观以下的集合:
A={1,2,3} B={3,,4,5} C={3} 让学生类比并集的方式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集合C里面的元素在集合A且在集合B里面,像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叫做交集,
引导学生发现交集里面的关键词“且”,介绍交集的符号“”用数学语言表示交集:且};介绍Veen图
对书上例6 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集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是学的兴趣,并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两个集合的交集,
例7:让学生了解当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即两个集合没有公共部分的时候,他们的交集不是不存在,而是他们的交集为空集,由此复习了空集的概念,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练习,
1、 课堂练习,反馈信息。(P11,1、2题)
在以上的环节中,老师只起了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是主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的知识在创造。
2、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进行小结,形成知识系统,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点评,让学生思想尽量发挥完善。
3、 作业布置,反馈矫正。(P12,6、7)
六、 板书设计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并集 例4, 引入
1, 例5, A={ }
2, 例6, B={ }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3.集合运算教学反思
7.混合运算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