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长春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板块的课文,主要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成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涵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和心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词语,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青蛙成长过程的掌握,以激趣导入、以读悟情、以情促说、以演促思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基于以上理念,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阐述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首先播放课件,一段有声有色的动画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在学生说了很多有关蝌蚪的信息后,我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的第一段话,引导孩子去理解,去感悟。紧接着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
这样精心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第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这篇课文有许多对话。如:“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里打听到自己妈妈的特点:四条腿,宽嘴巴。于是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我带着头饰、手指着学生们,小蝌蚪游呀游,看见我长着四条腿,宽嘴巴就以为我是谁?会叫我什么?学生一定会动情的叫我妈妈,妈妈。此时我适当点拨,小蝌蚪看到找寻已久的妈妈就在眼前时,心情怎样?试着用这种心情读一读,通过读孩子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进一步深切体会到小蝌蚪当时的急切与激动。而此后指导学生朗读乌龟笑着说的一段话的时候,有的孩子认为应该读得妈妈慢一点,因为乌龟是个慢性子,有的认为语气应该温和可亲,有的认为应该笑着读,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成立的,还有什么比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更可贵呢?
第三、以情促说
小蝌蚪碰到鲤鱼妈妈和乌龟的两段话写法上是一样的,因此孩子在学习了这两段话以后,我安排学生想象说话: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孩子们仿说能力也有所提高。
文中最后一段讲小蝌蚪找到妈妈,而且它们跟着妈妈到田里去捉害虫。你们知道小蝌蚪一天能吃多少害虫吗?30只、50只、200只,都不对。当他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能吃大约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时,他们会发出惊叹,此时孩子们的情感再次被调动起来,接着我说:你想对小青蛙说点什么?在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中适当的地教育学生保护青蛙,爱护小动物。
第四、以演促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朗读的机会,更要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通过表演,让孩子们把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表达出来。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回喜欢阅读,喜欢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