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我们都是公民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政治我们都是公民说课稿

  1.地位分析

  《我们都是公民》是粤教版教材初二第五单位第一课的内容,第五单元式初二下册的单元,学好本课既有助于了解以后各课的内容,更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课内容是本册书的理论基础部分,学好本课知识对掌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宪法的作用相当重要和关键。

  2.结构分析

  本课题的主题是讲述公民身份的内涵,围绕这个主题,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三个小节:

  第一部分(第一、二小节):简要地说明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公民

  身份的内涵。

  第二部分(第三小节):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3.逻辑关系

  我是中国公民——公民与国家具有的法律关系——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质。

  4.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情境研讨”文例分析等活动,观察、分析、思考公民的内涵,对怎样树立公民意识进行剖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法律观念,养成学法、守法、护法的好习惯。

  5.教学重、难点

  本着初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些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本课的课题是我们的公民,要讲好这个问题就要从公民的含义、国籍的含义以及公民资格的确认这几个角度入手,明确公民的含义以后展开公民的内涵的讲解,在讲公民身份的内涵时,不仅讲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的关系,更要重点讲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一重点讲解为以后学习第2、3课奠定基础。

  ②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这一难点不是理论知识上的难点,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难点,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因素,难就难在学生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并把它落到实处,在突破时,我准备从公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来展开说明国家的安危、社会的稳定对公民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这种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不了解学情就无法对症下药,我任课的初二两个班级层次明显,一班学习氛围较好,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接受较快,但学生普遍发言不积极,我在教学中主要引导他们把知识拓宽、学精,引导他们积极发言;二班的尖子生较少,中等偏下的较多,我认为对他们的教学主要抓牢基础,适当扩展,尤其要培养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式

  1、教法分析

  我们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引入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并与下面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模式:疑—解—导—悟

  疑:疑问。疑从何而来?一是教材之疑;二是教师设疑;三是学生质疑。“疑”是教和学的先导和起点。

  解:解答。谁解?谁答?解什么?答什么?一是教师解疑,解教材之疑,解教师设疑,解学生质疑。二是学生答疑。答教材之疑,答教师设疑,答自己之疑。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常规知识的掌握,重视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导:引导。导什么?导学,导思,导解,导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课堂气氛,导思路开放,导思维灵活,导知识深化,导认识升华。这一环节注重培养思维的创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悟:悟知,悟理。悟是解和导的结果,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归宿,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知识深化,认识升华,会学会用的重要表现。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本课对初二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知识难度较大,我在教学中会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事例,增强教学直观性,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学法分析

  现代学习方式适应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体系。针对我所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这集中学习方法的培养:一是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法,重在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探究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法,重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竞争、合作的现代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故事:“探究园”中的“情景研讨”

  〔问〕以上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这里出现的问题补要求学生回答,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进入新课,在教学中来解来悟。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们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问〕什么是公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公民的含义

  结论: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深化理解:这个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问〕公民与国籍

  关于“公民”与“国籍”两个概念都比较抽象,只需要学生识记即可。

  〔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参照第五页“小链接”学生讨论后明白: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多媒体展示〕巩俐已加入新加坡国籍

  〔问〕她还是中国公民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见相关的法律规定: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因此,她已不是中国公民。

  回顾“探究园”中的“情景研讨”中的问题,此刻,学生基本能准确的判断。

  活动:新闻回放—当中国游客被困国外机场

  分组讨论:中国游客为什么能顺利摆脱困境?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小组代表发言:

  结论: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民身份的内涵—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义务。

  ⑶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多媒体展示〕钱学森事迹

  从钱老的身上你感悟倒了说明?

  引导学生感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应树立国家观念,培养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问〕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

  ⑴要树立国家观念(要有爱国意识)

  ⑵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多媒体展示〕材料

  〔问〕人们为什么回赞扬那个孕妇?那个偷孕妇提包的人为什么会受人唾骂?

  〔问〕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通过事例分析使学生明白: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基本行为准则,它对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公民应自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⑶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多媒体展示〕材料

  〔问〕是什么帮助青年讨回了公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例?

  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法律是国家和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公民的生活也离不开法律,每个公民都要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第三环节:本课小结

  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的知识

  第四环节:自我检测

  六: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义务。

  ⑶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

  ⑴要树立国家观念(要有爱国意识)

  ⑵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⑶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