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尊敬的各位专家:

  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有机会让我这个心理学的门外汉站在各位专家面前上一堂学科渗透心理教育课,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有些班门弄斧,但是想到我的一点点尝试,可能会引起孩子和我个人双向的成长,我还是很开心。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就在思考,怎样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心理渗透,让我的课堂教学既不失语文味,又有心理教育的功能呢?

  在我迷茫时,忽然瞥见了书桌前那本刚跟孩子们共读的小说《草房子》。曹文轩的这部《草房子》曾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冰心儿童奖,被誉为青少年成长的百科全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而眼前的《草房子》无异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是不是可以在跟孩子们上课外阅读辅导课时渗透一个心理教育点呢?

  正当我犹疑时,看到了作家王安忆对小说的评价,她说:“人类的小说史,就是人类的心灵史。”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儿童小说不就可以理解成是儿童的心灵史吗?想到这里,一股兴奋流遍全身。对,就上《草房子》阅读指导课。

  文本有了,我究竟该渗透什么心理教育点呢?又一次的阅读小说,发现小说中可以提供渗透的心理教育点太多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正确人际交往、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解决烦恼、如何学会坚强等等。这么多的心理教育点都是我们的孩子现在非常需要的,也是很多心理学专家正在研究的。

  可是,在读到《红门》这一章节时,我忽然发现了“嫉妒”这一心理现象,这恰恰是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有,又恰恰容易忽视的心理点啊!脑海里忽然闪现一句话“对嫉妒来说,人们对它的无视,比人们对它的争辩更加致命。”已经不记得是谁说的,但却如此深刻的印记在心理。想着朋友的儿子因为嫉妒其他小朋友有新玩具,而把别人的新玩具扔掉;想到新闻中某大学同寝室两个孩子,因为一个孩子嫉妒另一个孩子太优秀而投毒,想到最近网络上很红的“羡慕嫉妒恨”,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嫉妒”心理恰恰是我想要找的心里渗透点啊!于是,这堂课就围绕《红门》这一章节的故事,渗透“嫉妒”心理教育的思想就被我定下来了。

  都说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现在核心点找到了,我就开始将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阅读交流《草房子》中《红门》的故事,发现嫉妒的心理现象,剖析嫉妒这种心理的产生原因,认识嫉妒的危害,商讨排解嫉妒的策略,正确认识嫉妒这种心理,学会运用策略联系实际指导生活。

  教学环节也就围绕着教学目标分为五大板块:一、发现嫉妒的心理现象;二、剖析嫉妒产生的原因;三、认识嫉妒的危害;四、商讨排解嫉妒的策略;五、正确认识嫉妒并指导生活。

  但是我这堂课毕竟是一堂阅读教学渗透心理课,阅读教学应该是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与此同时注意将心理教育渗透点与文本进行对接。

  曹文轩的《草房子》记录了青少年的生活经历以及精神成长,所以被誉为了“青少年成长的百科全书”。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穿行在曹文轩真诚的文字下,通过自己阅读文本的方式,了解曹文轩是怎么样将这种嫉妒心理表达出来的,这样不仅关注了文本的表达,让孩子学会透过文字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同时,也让孩子们很直观的从桑桑身上看到了嫉妒这一心理发生的普遍性、正常性,以及这一心理对人的折磨。在反复的朗读体会后,孩子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走进了文本,真切的感受到了桑桑的那种嫉妒的心理,然后通过想象嫉妒的色彩,联想嫉妒的危害,同时联系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其他人因嫉妒受到的痛苦,从而了解嫉妒之苦,主要苦在自己。早有高人指出,对被妒者来说,嫉妒是对一种价值的侧面肯定,是另一种方式的赞扬,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实质性的损害。真正受到损害的是嫉妒者自身。先哲德谟克利特说“嫉妒的人是他自己的敌人。

  然后再联系文本看到桑桑由于嫉妒所受的种种痛苦,同时以周瑜这样一个极度极度者的例子,强化孩子的认识,有了嫉妒情绪不要害怕,只要及时排解掉,不要任其肆意膨胀就行。

  文本阅读讨论到这里,我再告诉孩子们,小说中的桑桑也一直在努力排解这种嫉妒情绪,他最终和杜小康是成为了好朋友的。然后补充了视频。到此,我觉得我的课还不能终止,我不能让孩子们觉得嫉妒如洪水猛兽般恐怖,我希望他们对嫉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于是我又增加了正确认识嫉妒心理这一环节,我想告诉孩子们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心灵能一尘不染,也没有谁的人生永远一帆风顺。我们如果有了嫉妒的心理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嫉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源自一种心理上对自身的认同感,关键在于我们有了嫉妒的情绪之后如何用我们已知的策略去排解它,只要我们愿意去想办法排解,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像桑桑取走头顶上的那只黑鹰一样驱走嫉妒的阴霾,让我们的天空更加澄澈、明朗。

  同时,由于我这堂课是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因此我在带孩子感受嫉妒表现,了解嫉妒成因,以及嫉妒产生的危害的时候,始终没有丢下文本,一直围绕文本展开。在文本的阅读中边读边感受,边读边讨论。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再次告诉孩子们《草房子》是青少年的百科全书,这本书能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课堂上交流的这些,从而鼓励孩子继续深入阅读《草房子》,进一步推动了孩子们课外阅读《草房子》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缘由,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