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包含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内容,在物质世界里又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部分内容,在能量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热现象、磁现象、能量的转化、简单电路六部分内容,本单元的知识就是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与能量的表现形式相关的内容。
具体到本单元,第一节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主要是理解电的本质与产生,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随后学习本节课《点亮小灯泡》,在此基础之上又将学习《简单电路》与《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内容,以电路为基础,我们还将学习《做个小开关》、《导体与绝缘体》、《电路出故障》三部分内容,与电路相关的知识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为:1、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了解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其中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具体到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小灯泡结构;知道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敢于根据生活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灯泡构造,并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二、学情分析
电的教学是比较新鲜的科学课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与电相关的知识。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了解了静电以及电流形成的条件,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虽然与电相关的知识是第一次学习,但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式设计
我校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的环节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落实到本节科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明确目标;激趣导入、打好基础;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在本节科学课中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理念有: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会;三实:设计实、检测实、反馈实;一及时:评价要及时。
四、板书设计:
时间预设,本节课五个环节的时间预设为,第一环节2分钟,第二环节10分钟,第三环节15分钟,第四环节8分钟,第五环节5分钟。
在课前,教师为各小组准备:小灯泡、2节1.5伏的干电池、导线、白纸。
综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结构观察法”,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习新知。
二、“自主操作法”,科学的学习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动手操作,给学生工具,让大家自己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体会电流的流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对比理解法”,让学生把连接小灯泡的方式画成实物图,加以比较,找到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本质。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明确目标:出示两个问题:1、物体为什么会带电?2、要想产生电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这两个问题是回顾第一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重点知识,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随后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明确学习方向。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打好基础:出示美丽的灯光照片,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体——小灯泡。询问学生: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请你仔细观察小灯泡,并把它的构造画在纸上。这里提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灯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现真合作。让学生把小灯泡的结构画在纸上,让抽象记忆实体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点亮小灯泡打下了基础。
第三环节,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本环节主要分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请你尝试用手头的工具把小灯泡点亮?小组四人,分工合作,并画出实物图。科学学习非常注重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头戏。这里利用“自主操作法”学习本节重点知识,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 同学们小组合作,并且在这种有趣的动手操作中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也体现了“真合作”与“真思考”。活动二:各小组展示小灯泡连接实物图,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会亮,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把各小组连接小灯泡的实物图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总结连接要点,这是“对比理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分析小灯泡没有被点亮的原因,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丰富学生知识。在这里,利用课本插图以及学生所画的实物图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三:小组内尝试说一说在小灯泡点亮的过程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由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再到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最后探讨电流流向,逐层深入。 在学习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本环节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用电安全教育以及绿色环保教育。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运用于生活,本环节设计了用电安全教育与绿色环保教育这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把科学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在用电安全教育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对与错。在绿色环保教育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出示我们天津某些家庭的月用电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生活用电量非常大,随后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发电形式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并且以火力发电为主,这就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而提倡学生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最后出示一些家庭常用的用电器,体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出示达标测试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目标完成度的一个评价,以基础知识为检测内容也体现普育课堂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理念,是“检测实”的体现。
5、板书设计:
标题点亮小灯泡,主要内容分成三部分:小灯泡的结构,电流的路径以及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回路。
五、课堂评价:
1、小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以我班为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团团坐,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回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等级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具体加分方法为我校推行的郎式加分法:A0.1分B0.2分C0.3分D0.4分。在上课的尾声在根据小组的得分情况,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定为本结课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2、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中,从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流向,都是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的,此外在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时,也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连接实物图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体现了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应该关注的地方。
3、多样评价:师生评价,以郎式加分法为依据的小组加分制度,主要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投影展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生生评价:在小组合作、大组汇报中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小灯泡结构图以及小灯泡连接实物图时,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评价的过程。目标评价:恰当的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利用达标测试来完成。
七、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文本资源:课本资料与课本插图。在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时结合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了解。
2、实验资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路径,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实验资源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3、生成资源:主要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活动中的典型错误资源,教师拿来进行教学。
4、生活资源:实物观察,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小灯泡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在导入新课以及展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充分联系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