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文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开头部分,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了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学习本文,要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贯穿文章全局的主线,特别注意对当时形势和前途所做的分析,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很强,记叙的顺序与层次都很清晰,几乎没有文字障碍,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能理解人物的语言体现的人物性格。
3、能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语言的含意。
【课前准备】
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熟读课文;收集作者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疏通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斩木为兵这个成语典故,是用来描写秦朝末年农民,不堪忍受朝廷的残酷剥削和严刑苛法,在陈涉、吴广领导下,在大泽乡举行起义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揭开了推翻秦王朝革命战争的序幕。这一场农民起义是怎样爆发的?陈涉、吴广是怎样谋划和组织领导的?星星之火又怎样成为燎原之势?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生动记载了这场农民起义情况的课文──《陈涉世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请学生介绍作者、文体。
参考:
作者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国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官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感知课文
1、初读正音:
请同学们参照注解,查阅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以下重点字词的读音:
闾(lǚ)左 谪戌(zhé shù) 蕲(qí) 度(duó)已失期 罾(zēng) 间(jiàn) 祠(cí) 忿恚(huì) 笞(chī) 当行(háng) 毋(wù) 陈胜王(wàng) 谯(qiáo) 会(huì)计事 长吏(lì) 以应(yìng)陈涉 以数谏(shuò jiàn) 宁(nìng)有种乎
(设计说明:本文较学过的文言文要长一些,需要注音的字较多。学生的课前学习一定要多读课文,尽量能流畅的读完,对于难读的字词,能及时解决。教学中,有意让个别学生示范朗读,全班共同正音。)
2、试译课文:
二人小组,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并记下看不明白或有疑问的语句,留在全班讨论解决。
(设计说明:学生分小组疏通大意,教师多给一些时间。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对号入座。指导学生在书上做点笔记和批注。)
四、布置课后学习
复习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梳理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精读课文
1、学生阅读并复述第一节。思考: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两句话,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性格?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一致,教师可作归纳小结。
参考:陈胜是一名雇农,为了度日,迫不得已为他人耕田;要想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只有寻找机会走反抗的道路。因此,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陈胜向往富贵的话未能引起其他雇工的响应,反而遭到嘲笑,因此长叹一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他那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2、学生阅读并复述第二节。准确简洁地概括大意,划分层次,概括层意。要求学生引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起义的导火线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 陈涉的谋和对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⑶ 陈涉是如何以舆论来号召、发动群众的?
组织思考,交流
参考:
⑴ 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⑵ 陈胜和吴广谋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认为死国失壮烈而有价值的。这表现了陈胜伟大的抱负和起义的决心。接着陈胜对吴广说的一番话,实际上失一篇精彩、深刻的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是这一分析的纲,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愤恨积之已久,处处都积蓄着反抗的力量,从而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这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接着又分析了秦王朝的内部矛盾和与六国的矛盾,提出了发动群众的策略,就是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而且他已预见到这一策略一定能动员广大人民起来参加消灭秦王朝的起义,所以结论失宜多应者。这段话显示了陈胜既敢于斗争又有斗争的智谋,表现了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洞察时局的能力。
⑶ 用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方式制造舆论。
3、阅读并复述第三段。
⑴ 思考:公等遇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这一番话对当时起义的作用,以及所反映的陈涉的性格特点。
⑵ 找出课文中描写陈涉、吴广并杀两尉所用的一连串动词和叙写起义军胜利进军所用的一连串动词,想一想,这些动词好在哪里?
组织思考,交流。
参考:
⑴ 这一段起义前的动员,说明了走投无路的处境,指出了死里求生的前途。死即举大名耳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句,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
⑵ 写陈胜、吴广杀两尉时,运用笞挺夺杀这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最后写起义军胜利进军时,用攻收下徇入据等一连串动词,表现了起义军势如破竹的强大威力。
二、背诵课文
熟读要求背诵的两段,争取能背诵。
(设计说明:前一段背诵的内容,是陈胜、吴广谋划起义以及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后一段的内容,是陈胜号召戍卒起义的演说和举行起义的动人场景。这两段都是记录陈涉起义的关键内容,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三、布置课后学习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和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