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理解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助人的高尚品质。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
【教学方法】
质疑问难模式运用;启发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
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议一议、画一画、悟一悟。
【教具准备】
课件、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课件:渔民在波涛汹涌的海面捕鱼的情景。
2、谈话:请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所见的场面。(指名发言后随机板书课题。)
3、质疑: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师:我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质疑,了解穷人的贫穷状况
1、自读课文,质疑:围绕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疑。
(教师选择归纳问题后,组织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启发、引导、点拨,涉及知识性的问题需要讲授。)
⑴ 课文中的那些词句说明桑娜家里很穷?
⑵ 先找词句,再谈理解,然后朗读。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菜有鱼和菜只有鱼的不同。教师归纳:吃、穿、用、住。
⑶ 除去穷,你对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疑问?针对第一次沉思,你对桑娜还有什么了解?
3、小结:这一部分内容给人的印象是渔夫的家境虽穷,但是温暖舒适,主妇桑娜勤劳能干,丈夫在外艰辛劳动养家,全家勉强度日。
三、质疑,了解桑娜的纯朴善良
1、自读课文,质疑:桑娜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的情况下去关心穷邻居。围绕第二次沉思,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解疑:
⑴ 桑娜用头巾裹住西蒙的两个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出示课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能把非不可换一种说法吗?(指名说。)出示幻灯片判断句子并说出理由:
① 桑娜内心慌乱,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做。
② 桑娜心地善良,本能地觉得应该这样做。最后再请学生品读。
⑵ 忐忑不安是本段的关键词,联系上下句说说该词的意思。为什么桑娜抱回孩子后心中又忐忑不安呢?幻灯出示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说一说共用了几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从中你体会到桑娜怎样的心情?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⑶ 小结:桑娜抱回两个孤儿,进一步表现出桑娜善良的本性,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此刻,我想同学们对桑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大家再深入思考:桑娜内心忐忑不安的实际原因是家里太穷,造成穷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四、质疑,了解渔夫的人品
1、自读,围绕渔夫说的话进行质疑。
2、解疑。
课件出示:
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哦,我们总能跨过去的!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想象生活中的困难,体会熬和我们,我们的含义。再读一读,谈谈渔夫的人品。
五、对全篇质疑,认识沙俄时代的黑暗
1、针对勤劳和穷质疑。
2、联系学过的课文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谈一谈旧社会的黑暗,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激发自己热爱社会主义。
3、总结全文:故事发生在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在贫穷之中,由于生活所迫,桑娜曾经犹豫过,这是合乎情理的内心世界。作者这样写才能使桑娜这一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她的崇高品质跃然纸上。
六、布置作业
1、在书上写出本文的中心。
2、把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各划分为三层,总结层意。
3、阅读: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⑴ 这段话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
⑵ 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
⑶ 嗯,揍我一顿也好!说明了什么?
(阅读题中的三个问题写在小课件上,原文看书。)
4、写话:
同学们在课堂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提得很好,是从哪个方面提的,为什么提得好?(写100字左右。)
那些问题提得不好,为什么?(优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