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积累“饥肠辘辘”“汗涔涔”“众目睽睽”等重要词语。
2。反复朗读,剖析“老板”和“店员”的形象特点。
2。能准确理解“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析对比“老板”和“店员”的形象。
【教学难点】“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三者的关系及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简笔画等。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窃”字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
2。“窃读”在书中的含义?明确:不是偷书来读,而是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二。字词梳理
1。认一认,读一读:
腋下 贪婪 唾沫 饥肠辘辘 踮起脚尖 煞有介事
众目睽睽 挨蹭 汗涔涔 踉踉跄跄 尴尬
2。看解释写词语:
●形容汗不断地流下。汗涔涔
●指众人都在注视监督。 众目睽睽
●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煞有介事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若无其事
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肚子饿得发出类似车轮滚动的声音。 饥肠辘辘
三.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 谁“窃读”?
明确:“我”,即林海音;
2。 为什么“窃读”?
明确:1。物质上贫乏;2。精神上热爱读书。
3。文中的“我”小时候经历了哪两次刻骨铭心的“窃读”?听读后,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指名读3—8节和21—25节)
明确:
一.“我”在一家书店里“窃读”时,被老板发现而被赶出了书店。
二.“我”在另一家书店“窃读”时,得到店员的关爱,美美地读完了一本书。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1。阅读课文3—8节,圈划描写老板语句,师生一起分析老板形象特点。
要点有:
①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第4、5节)
明确:采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老板的粗暴。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板的势利。
② ??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第6节) ③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 (第8节)
明确: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老板看不起“我”,鄙视“我”,突出了老板的势利。
“我”已经很狼狈了,但老板还对“我”冷笑,突出了老板的冷漠。
2。自读课文21—25节,“店员”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先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这一环节尝试让学生按照分析老板方法来概括店员特点,进行自主学习。)
要点有:
①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第22、23节)
②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第25节)
明确:通过“触”“轻轻地”“送”等表现出“店员”的温柔、细腻。
四。三读课文、理解主旨
1。师:为什么把两次截然不同的经历放在一起?
明确:对比作用,突出了第二次感受到的支持、关爱,以致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
2。师:“我”经历了两次截然不同的“窃读”经历,最后感概地说了什么?
——“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①这句话怎么出来的?前面一句强调什么?——通过这次的“窃读”经历,发觉国文先生的话不够用;国文先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②对于这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吃饭:是延续生命的必要物质条件;读书:人长知识懂道理却还需要精神粮食,那就得靠读书获取;爱:这里的爱指“店员”给我的爱,突出了我对他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不仅使我读完一本好书,获得了精神粮食,更重要的是他拯救了“我”的心灵,使我走出了对人类的仇恨心理。
③三者顺序能否掉换?——不能,从物质到精神到情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④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得到过某些人的关爱、支持,让你感受颇深?
五。回顾总结
师:第一次窃读时遇到了粗暴、冷漠的老板,使我羞惭、尴尬,甚至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第二次窃读读遇到了细腻、善解人意的店员,让我的心里充满感激之情,拯救了我对人类的看法。作者把两次截然不同的“窃读”经历放在一起,目的是为了突然后一次“窃读”时得到的关爱、支持。平凡的生活中融入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和爱。
六。作业
1。抄默字词。
2。课外阅读林海音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板书: 窃读记
对比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