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全神贯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言行的语言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并学习体会本课人物描写的方法。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对教材作了集约化处理,使教材内容形成板块结构,着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训练,力求体现突出语文本性,加强语言训练的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人物关系
1、板书课题,注意贯字上面的笔顺容易错(板书示范),从字面上理解什么叫全神贯注。
2、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谁的故事。(出示罗丹头像,简介罗丹)(板书:罗丹)
3、简介茨威格,读好外国人名,随机理解挚友。
4、齐读课题。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师小结依据课题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对小学生来说,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要多读多写,但还要适当给予语言规律和方法的指导。此处设计力求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如痴如醉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2、选择最喜欢的一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抓住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猜猜罗丹心里想的是什么。(学生自读自悟,同桌交流)
4、师逐句读文,生相机交流,师适时点拨。
5、师小结:
读书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应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空白点一般都是学生的疑点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或突破点,但有时它存在于很浅显的句子中而往往为人所忽略。第二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好,就是因为它写了罗丹的动作、神态,写了他发出的一些声音,但是没有把罗丹内心的话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设计这样几个步骤:先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自己读,读中想象,揣摩体味,让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猜一猜罗丹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理解了全神贯注这个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阅读。
6、出示句子: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释痴字,选择解释义项,说说理由。(板书:痴)
7、补充板书:如痴如醉
8、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教痴痴一词时,通过选择字义的方法,既解决了生字的字义,又使学生感悟到罗丹对工作的痴迷。同时,又与上文的好像喝醉酒一样巧妙地联系起未,一个如痴如醉的工作狂形象跃然纸上,板书也顺理成章。学生不仅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又体会到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立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增大。
三、略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全神贯注
1、出示句子:
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女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释整个世界,理解全神贯注。
2、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从哪里体会到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精益求精
(课堂实录片段)
师:就是这样一座让罗丹如醉如痴地修改的女像,在茨威格看来是非常完美无缺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们找一找,是哪一个词?
生:杰作。杰作是什么意思?
生:仪态端庄。
生:不禁拍手叫好。不禁说明茨威格看到雕塑忍不住叫好,说明这座女像实在太完美无缺了。
生:大概因为茨威格不是雕塑家,欣赏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认为是杰作。
师:我要纠正你一下。茨威格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罗丹在雕塑上的造诣同样高,文学和雕塑都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他的眼力不会错,作为罗丹的挚友,他也不会去吹捧罗丹,他说这件作品是杰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这样的杰作罗丹还不满意。
设计意图:第一自然段中茨威格为什么能对罗丹的作品如此理解、欣赏、赞美是这篇课文的空白点,老师可补充茨威格在文学上的造诣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艺术是相通的,茨威格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让他足以能够理解罗舟的艺术作品,而罗丹的这一雕塑作品得到具有如此欣赏水平的作家的赞赏,它必定是十分杰出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杰作,罗丹还是觉得需要修改,可见他在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茨威格资料的补充从侧面表现了罗丹对自己创作的永不满足,使罗丹的形象更加丰满。
师:这个句子里有个词──端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认真、仔细地看。
师:这一句中还有一个带端的词:端庄的端和端详的端意思一样吗?
生:端庄的端是端正的意思。端详的端是仔细地看的意思。
师:罗丹仔细端详后怎么说,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罗丹的话)不,还有毛病。
师:对于这样的杰作,他还说有毛病,还要去修改,值不值得?(自由讨论)
生: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师:是啊,罗丹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正因为这样,茨威格被罗丹邀请参观他的一件作品,又被罗丹遗忘,他不仅没有──(生:责怪),反而更加理解罗丹,敬重罗丹,钦佩罗丹。齐读茨威格的话。
设计意图:对于词句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的语言环境,不仅要懂得词句的表层意思,还要理解其中隐含着的意思。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把一些重要的问题放回语言环境中猛滚一番。在教端详一词时,先问学生哪个词最能体现罗丹对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引出端正一词,再辨析端字,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五、升华中心,拓展延伸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分步理解茨威格的话,随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展示罗丹的部分作品。(播放媒体)简介罗丹作品并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学生初读课文觉得一目了然,可实际上读懂的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
我采用了层层剥笋法:
⑴ 任何工作,首先要值得去做,然后要做好,就必须怎么样?
⑵ 罗丹认为什么事值得去做?
⑶ 他认为应该做好吗?层层剥笋就是紧扣语言文字,从一点切入,然后逐层展开,层层递进,直至最后揭示文章主旨,达到训练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敏锐的语感,强化语言文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