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 熟读《两小儿辩日》;
3、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资料: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盘盂(yú)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沧凉(cāng) 决(jué)
2、 解释下列划线字:
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
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
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决(判断)
3、 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①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把握。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二、问题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4、 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⑵ 孔子不能决也。
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5、 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① 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②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拓展迁移。
庄子欲刺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
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划线的词:
(1) 庄子欲刺虎(想要)
(2) 馆竖子止之曰(劝阻)
(3) 两虎方且食牛(吃)
(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名声)
(5) 两虎果斗(果然)
(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功效)
2.翻译文中句子。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卞庄子认为这话对,就站着等待它们。
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
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教学目标:
疏通文意,复述故事;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背诵积累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二、 朗读课文,正音
把握节奏、语气,读准字音
三、学生分组讨论
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关字句
2、学生就不懂得字词质疑,其他学生讨论、回答
3、重点字句检测
(1)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
(2)选出正确的翻译
① 孔子不能决也
A、 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②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四、复述故事
要求:
1、必须交代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尽量不要看课本
3、发言清晰、响亮、流畅
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各抒已见
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初出 日中
两小儿辩日 如车盖(大—近) 如盘盂(小—远) 孔子不能决
沧沧凉凉(凉—远) 如探汤(热—近)
五、质疑、讨论、思考
1、 学生质疑
2、 老师引导质疑
①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②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③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
④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六、背诵(减字法)
1、初试背诵(减去文中少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 ,见两小儿( ) 。问其( )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 ,而日中时( )也。”
一儿以( ) ,而日中时( ) 。
一儿曰:“日初出( ) ,及日中则( ) ,此不为( )而( )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 )而远者凉乎?”
孔子( )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 ( )乎!”
2、再试背诵(减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见( )。问( )。
一儿曰:“我以( )去人近,而( ) 也。”
一儿以( ),而( )。
一儿曰:“日初出( ) , ( ) ,此( ) ?”
一儿曰:“日初出( ) ,此( ) ?”
孔子( ) 。
两小儿笑曰:“( )!”
3、直接背诵(脱稿)
七、小结
八、作业:
1、完成“过关测试”中的相关习题
2、继续巩固背诵
【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短文两篇--《夸父追日》《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3.《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5.《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