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开端》课程整合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文明的开端》课程整合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单元主题:人类文明的开端
二、综合实践活动或学科研究性学习:
1、绘制思维导图。
2、研究性学习
活动一:结合教材并搜集资料,介绍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
要求:阅读课本P2—P5主要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介绍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活动二:任选三大文明古国中的一国,介绍其发展历史。
要求:大致浏览课本P7—P11主要内容,任选三大文明古国中的一国,介绍其发展状况。
活动三:介绍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史。
要求:阅读课本P14—P18主要内容,介绍古罗马的发展历程。
整合设计说明
一、学情分析
刚刚升入初三的学生通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历史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基本历史的学习方法,如自主预习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等。但是初三的历史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另外一个历史世界——世界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知识。本单元讲述的是人类的形成、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知识。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其知识的.连贯性、发散思维和学科的迁移能力不够,特别是世界古代史距离现在时间久远、相关历史史料较少,学生会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补充人类的形成、氏族社会、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使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宏观把握和微观感知。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包括史前时期人类和古典文明两个部分。史前时期人类对应课本第1课,以“人类的形成”为题概述了原始社会历史的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为线索,向学生展示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这课内容中提到三大人种的形成既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又为后面学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做铺垫。
古典文明包括大河孕育的文明和海洋孕育的文明两个主题。大河流域文明对应课本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讲述了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三个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古代埃及文明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成为三个古老文明的经典象征。这三个古老文明同黄河流域的中国一样,都源自于大河流域且出现时间较早,因此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海洋文明主题对应课本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介绍了爱琴海的古代希腊和地中海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要了解古希腊文明,首先要了解爱琴文明,这也就是说爱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意大利是古罗马的发源地,从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发展到罗马帝国称霸地中海的过程,展现了这一时期通过血腥的战争和奴役将欧洲奴隶制推向鼎盛的过程。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单元内容,教师设计了三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即结合教材并搜集资料,介绍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学生议论和讨论。活动二:任选三大文明古国中的一国,介绍其发展历史。学生无论选择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还是古印度,都需要从文明发祥的流域、时间、文明成果、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活动三:介绍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史。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整理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最后教师归纳,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上三个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研究史料,加深对本单元的印象。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人类的形成》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结合教材并搜集资料,介绍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
第二课时:《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历史。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讲述了四个问题:即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二:任选三大文明古国中的一国,介绍其发展历史。
第三课时:《西方文明之源》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课文两个字母,分别点出了古代希腊历史的重点是雅典的繁荣,古代罗马历史的重点是罗马兴亡的线索。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三:介绍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史。
【《人类文明的开端》课程整合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7.《劳动的开端》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