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优秀篇

时间:2021-08-3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优秀篇

  【理论支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解开镣铐后的舞蹈。对教师而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品味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无私的母爱。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具体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2.领会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3.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

  5.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6.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

  在具体目标中,1、2、3、4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5是对中等生的要求,6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

  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美好的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无私的母爱。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课内探究

  一、学

  1.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引出背影

  (2)播放视频朗读,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 圈点批注。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幻灯片】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同学们看看这四个片段主要集中在哪四节?(3—6)

  2.通过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读了 这个片段中的“ ”这句话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优秀篇】相关文章:

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2.关于《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3.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4.《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

5.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6.课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7.我的母亲课文教学设计

8.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