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叔阳。该书通过对刘老师的回忆讲述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5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
(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
(2)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
(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
(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
2.能从第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
3.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三、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四、教学时数: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回忆刘老师的四件往事的内容,学习课文的第1—4自然段。初步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
3.指导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气等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介作者。
(三)理清文章结构,知道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四件事,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引导学生发现每件事在叙述之后都有描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画一画。质疑。
(四)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运用想像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笑谈腿残”这件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播放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浏览全文,看看“我”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①笑谈残腿;②讲课极好;③提问学生;④放飞风筝)
回忆第一件事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刘老师具体表现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简要批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顺学而导):
(1)讲课极好:
学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人。引导学生想像和课文有关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读体现刘老师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的不同表现。
(2)提问学生:
同桌两个人合作朗读刘老师课堂上提问同学的内容,从中体会刘老师的特点。教师指导朗读。
(3)放飞风筝:
①边默读边想像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看看哪个情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画下来。
②学生交流所画的内容,可能谈到刘老师平时放飞风筝时的情景;也可能谈到刘老师故意撒手线拐时的情景,教师要顺学而导。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着刘老师笑谈自己的残腿,理解刘老师为什么要故意撒手线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苏叔阳先生的话能否代表我们的心声呢?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指名朗读。
④齐读第10自然段。之后出示资料:94年苏叔阳患肾癌,病中的他仍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2001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进行文学创作,并坚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我要尽情享受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体会苏叔阳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年自己的问题。读过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身患绝症还会如此坚强呢?学生谈感受。
(三)升华情感,突破难点:
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此时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刘老师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吗?指名回答之后,教师要小结课题的两层含义:风筝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他在课堂上、生活中的言行又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也成长为像他那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师生对读结尾两个自然段。
(四)小结全文,领会写法:
纵观全文,你欣赏作者的哪些写法呢?(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再次播放春天美景的画面,出示小练笔:我忘不了刘老师_____________的情景,这情景深深感动了我,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试写,展示,评价。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9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2.修改课上的小练笔。
【《理想的风筝》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