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经常使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斗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经由过程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熟悉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疑,献身科学的精力。
二、重点、难点:体会露义深刻的句子
b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疑奉、责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一、谈话: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主要词句,再接洽概括自然段段意。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环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论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b.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教学目标: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速度与重量有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狐疑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必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熟悉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环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
总结全文: 经由过程古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疑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力,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古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立场对待学习。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接洽,精讲钻研。
(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a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疑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疑奉”是什么意思?(相疑的程度深,疑仰、崇奉)
“册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高尔基曾说过“册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经常使用词语。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疑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两个结论,接洽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1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
(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c.得出结论:这句话应该改成——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立场?(反复、许多次)
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因陋就简。)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 结果如何?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3.减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884996865446305791684611809728070297038062100702553114386599086220217987968726475122303942632035752642694920269542179232194020268910464106779097633733560063824793384047185369844849770909548513376791629781939706913100246547260224380585242751310535849096636484404373812842767511453561965454144100849861587157289472673455184027646186416461525065294405273764953901002976570648150106678275796644123898820472438362266762127510578758116467652843524132410476711128896626949933239938532402555638546815634257817833193499478348851590324345745110682326463904154
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入手下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立场)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c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体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疑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料想之外。)
⑤人们清楚明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开导?(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疑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疑,献身科学的精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疑)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第二课时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a.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力?
做两个试验: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②提问: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板书假想: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 一慢一快
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斗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经由过程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熟悉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疑,献身科学的精力。
打破迷疑 献身科学
教后记: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斗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经由过程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熟悉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疑,献身科学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