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背景:
《抵抗弯曲》是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课由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直尺。
2.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直尺、4本科学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幻灯一:欣赏图片。问:你认为房屋和桥梁是靠什么支撑的?学生思考回答。
2、幻灯二: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横放的横梁和直立的柱子支撑的。
3、思考:横梁和柱子同时支撑着房屋,当它们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谁更容易弯曲?教师用纸盒,纸,垫圈分别模拟柱子,桥梁,重物进行演示。
其实是横梁!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因此
1.(出示桥梁图)这些桥梁都是靠哪些结构支撑住的?(出示房屋图片)房屋也有和桥梁相似的结构,指出柱子和横梁,一般的桥梁和房屋都是靠柱子和横梁支撑的。(出示横着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
2.(出示桥断裂的图片)桥面断了桥墩没事,看来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所以我们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引出课题:抵抗弯曲)
3.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个桥面不容易弯曲?(板书: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换材料、缩短柱子间的距离……)
(当学生了解了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之后,自然会想到怎么样才会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于是由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桥梁断裂入手讨论,即贴近生活又具体。)
4. 我们这节课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二、纸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
1、出示: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想:增加纸桥的宽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什么?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
2、生讨论实验方法。
3、教师讲解:
(1)今天咱们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首先把纸横梁的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我们就以纸盒作为垫起高度,然后把横梁架上去,注意放中间位置,这里有一些垫圈,如何利用它来测试纸横梁抗弯曲能力呢?(生回答:往纸上放垫圈)
(2)垫圈应该放什么位置?怎样放?
(中间位置,一个一个叠上去轻轻地放)
4、出示“温馨提示”
5、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为什么这么想?
6、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7、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我们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宽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加强了。)
三、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1、出示: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测:增加纸桥的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什么?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2、出示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的纸桥粱:铁圈等。
3、生讨论实验方法。
4、教师讲解:现在有长度、宽度相同的纸横梁,如何改变它们的厚度?当它们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咱们再来研究研究,先来预测一下,2倍厚和4倍厚的纸横梁分别可以放多少个垫圈?并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5、出示“温馨提示”
6、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7、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我们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厚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也增加了。)
8、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这两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知道要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9、出示结论: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三、研究横梁平放还是竖放好
1.看两个横切面都是长方形的,它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的?为什么?
2.用直尺师演示,学生感受。
四、课堂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找看,课后继续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