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教学课件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4、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时数:两课时

  自学内容:

  1、 查找作者简介。

  2、 读课文,正音、断句。

  3、 结合注译和查找工具书,翻译课文。

  一、作者相关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品读课文

  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采用比赛形式进行朗读,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全班齐读。

  三、翻译课文

  小组组讨论翻译,提出问题全班交流,指定学生串讲课文。教师明确重要字词。

  总结文言知识:

  通假字:(1)扳,通攀,牵、拉。

  (2)材,通才,才能。

  词类活用:书,动词,写。

  意动用法:(1)父异焉。认为奇怪。

  (2)邑人奇之。认为奇怪。

  (3)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4)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

  之(1)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2)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

  (3)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指诗。

  (4)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受之天也。代词,指通悟。

  于(1)环谒于邑人。到

  (2)于舅家见之。在

  (3)贤于材人远矣。比

  (4)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课文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未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当堂检测,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四、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选题:1、将全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思考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题目为伤仲永,伤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哪个阶段是详写哪个阶段是略写?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文中哪句话表明了原因?请分析本句,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5、最后一段中心意思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3、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4、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5、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伤仲永的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伤仲永》课件

2.伤仲永的教学反思

3.伤仲永课件文字版

4.伤仲永说课稿课件

5.语文课伤仲永课件

6.中学语文伤仲永课件

7.伤仲永教学课件推荐

8.伤仲永的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