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孩子们的作业和测验显示出几个问题:
1、对于加数、加数、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被减数、减数、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不会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孩子们不知道验算是为了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只是一味的利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列竖式,计算出现差错时,不会想一想是不是刚才的计算结果出错了,而是把已经检验出来的数在改回原有题目上应该出现的错误;
例如237+148=,孩子在计算时出现了错误(忘进位)得出的结果是375.然后他进行验算的时候利用375-237=,结果他算出来的结果是138.很明显这时候本应该去检查刚才的竖式是否出现错误时,而他们却直接将138改成148,蒙蔽自己,自己是对的,使验算变得毫无意义。
3、比谁多(少)多少的数是几,这样类似的题目学生还是有时转不过弯;
4、计算时,马马虎虎,忘记进位,退位等现象。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也在反思,计算非常简单,可是越是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题目,孩子们往往错的却越多呢?
1、孩子们不明确学习这个内容的目的,盲目的记住,这个这样算,那个那样算,仅此而已,导致如果出现一点转弯的题,就不知所措;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认为这个内容太简单了,而忽略了形成过程和学习的用途。
2、现在的孩子从小到现在太过依赖于家长。家长现在对孩子特别特别的宠爱,遇到什么事情,还没等孩子想一想,家长就迫不及待的(可能怕耽误时间)就直接告诉结果,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缓慢了,仔细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所以现在的孩子遇到问题,粗略的想一下,不会,就像小鸟等食儿一样,等你帮他解决。
3、孩子们自尊心都特别强,跟现在家里就一个小孩可能有关,做了的题,不会再做第二遍,及时逼着他做了第二遍,第一遍怎么样的结果还是那个结果,甚至有的孩子我跟他说那题错了重新算,他还会很苦恼的用眼神问你:没错啊?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以后的用途。让孩子在头脑里形成我学这个在什么地方能用到它。其次,计算的掌握,虽然简单,可是要让孩子们做到不丢分,其实是很困难的,只是马虎这一个毛病就得花大精力去纠正。以后要经常练习,每天做的题目不在于多,只要认真就行,长此以往,相信学生能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