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说屏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说“屏”教后反思10月12日上午第四节课,在三十二中海顿校区,我和八(1)班的学生共同完成了《说“屏”》这篇文章的学习,四十分钟的课堂不知不觉中已结束,虽然这一节赛课上完了,但我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从精心准备到反复磨课,从课前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其中的细节点滴我都找出来琢磨最终的效果,终于有点心得,现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

课文说屏的教学反思

  1、深挖教材,另辟蹊径

  这篇文章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屏”的相关知识,如果按照说明文教学的思路来上,对一群没有系统接受过说明文知识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肯定是缺乏生动性。而我一直认为教材是“活”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阅读的角度不同,欣赏的角度就不同,所以我反复阅读文本,觉得作为一篇散文鉴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预设一些说明文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课后自主阅读,所以课堂我引导学生梳理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情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蕴含情感的语句的朗读,更是引发学生的阵阵掌声。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教师要用活教材,不能教条。

  2、给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时间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批判语文教师说“我们的老师不能忍受三分钟的沉默。”这篇文章学生事先没有阅读,如果不顾实际,冒然推快进度,事必导致课堂生成不足,因此在学生自读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在阅读文本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所得,使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为后面的教学推进打好了基础,事实上后面的几个环节的理解,学生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比我在本校上的效率都高,实在始料未及。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课堂上,教师要把自己的时间让给学生。

  3、生成性课堂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程少堂老师在点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学大赛时,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的语文老师过多注重预设,忘记了语文课堂的生命在于生成。是的,只有生成性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新课程提倡的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正是体现在课堂的生成上。所以我设计了“积累一个词、读好一句话、提出一个问”三个活动,之后我心里也没底,学生到底能怎样,但无论怎样,我都会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对这三个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跃了课堂气氛。总结一个经验:走生成性的课堂之路,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氛围。

  二、不足之处

  1、过早偏离文本,拓展内容过多

  课上完之后,自己还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之中,所谓“当局者迷”,而正是恰当得到王主任的点拨,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正是“旁观者清”。王主任提出后面偏离文本,让学生跳出了文本,进入中国文化与传统器物的结合拓展延伸环节。如果当时让学生梳理出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后,可以让学生齐读文本,在梳理结构时,也可让全体同学朗读关键性语句,让每个学生都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我汲取一个教训:语文课堂应围绕文本进行,不能过早偏离。

  2、内容的讲解还应注意课文的全面性

  正因为对文章的解读定性为散文,使讲解的内容都围绕散文进行,事实上这篇文章还是一篇介绍“屏”知识的文章,应该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屏”知识,对文本的解读应充分考虑其全面性,科学性,教师不能刚愎自用,带着偏激的观点去看一篇文章。因此得出第二个教训:对文本的解读要充分考虑在教材中的地位。

  总之,通过这一节赛课,我收获了很多,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不管结果如何,其过程带给我的思考就足以改变许多理念,感谢这次大赛,更感谢提出宝贵意见的王主任,相信我一定能不断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