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属于谁》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1-08-31

  这次有幸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是我第一次参加市级比赛,紧张、辛苦,多谢区内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最终有勇气站在讲台上,谢谢!

《财产属于谁》教学反思范文

  这次优质课是24小时备课,漫长又紧张的24小时,以至于课上完后“恍如隔世”,两天前的事情都觉得是很遥远。这次备课、上课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很多时候拿不定主意,总是不确定“怎样上才好”。

  一、备课伊始,就想标新立异

  这次备课第一稿出的很粗糙、很慢。为什么?因为就想着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有不同之处。看到网上的资料,更是觉得这类案例人家也用过了;那样的思路人家也上过了。就把自己逼的没有路可以走,非常痛苦。早上8点拿到客厅,到中午还没有第一稿,下午第三节就要试讲,很仓促的就上了第一遍。结果问题很多,刘老师、纪老师、乐雨珠还有其他听课的老师都帮我提了很多问题,自己感觉也特别不好,很深的“挫败感”,非常痛苦。等到自己能够调整好情绪,再次坐到电脑前面好好备课,宝贵的两个多小时已经被浪费了。

  原来第一稿是以“拆迁”为案例来贯穿,因为感觉不好,晚上自己就另外备了以“学生得到奖励”来贯穿,征求陈桂林老师意见的时候,认为第二种方案太琐碎,财产,还是原来的方案好些,又三个小时没有了。

  在备课过程中,一点弯路都不走,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这次浪费严重!相比较上次区里教坛新秀备课,只有十几个小时,也没有备课备的这么痛苦,就因为那次备课很快确定了思路,想好了要怎么上,后面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时间很少浪费。

  这一短的时间备课,如果一开始就冲着“新意”去,可能会把自己困在瓶颈,更是不会上了。要先理清思路,把完整的一节课上好,然后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完善。

  二、案例取舍,犹豫不决

  这次上《财产属于谁》,我一开始的方案是以拆迁为案例,后来自己怕学生觉得远离自己的生活,就设计了第二稿以学生考进创新班得到奖励来展开教学;后来在这两个案例里,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又去征求乐雨珠的意见。还是她帮我下了决定、理清头绪,不然脑子混沌、犹豫不决,时间就无限制的浪费下去了。

  自己反思案例取舍为什么这么犹豫不决,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吃不准什么样的案例是最合适这节课?还是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不准,平时不钻研。

  三、环节设置,该如何判断

  1、“小组活动——案例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我是在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设计的。

  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但是能够设置情景冲突、两难问题的却很少,值得探究、讨论的点也很难设置。如果为了探究刻意增设情景,案例编造的痕迹就太明显了。

  “三个维权方式、法律依据”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想小组探究也应该设置在这里,讨论合作应该针对这个知识点展开。但是探究应该怎么设置,直到最后上课我都没有让自己满意的方案,迫于时间的限制,只能是退而求其次,设置这样的一张探究单,在小组回答的时候,结合幻灯片来展开知识点。

  但是最终,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还是不够紧凑。

  2、结尾“板书设计”环节。

  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缺乏艺术细胞,我的板书设计总是喜欢知识框架,对于初三的课还比较合适,但是初一、初二的思品课,这样的板书无趣、死板。关于板书设计,纪老师提出三项归属、四个权能要展示,三个法律依据要展示。我也认同纪老师的看法,这样知识结构是很清楚,不过,评委会不会觉得没有“设计感”,觉得这个板书根本就没有设计过?

  我后来咨询董老师,她建议我突出“依法维权”,尤其是“法”和“权”两个字,在“法”字后面标出三个法律依据。可是,我又舍不得“三项归属、四个权能”这两个重要知识点。

  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如果让学生设计板书呢?让学生给老师的板书提提意见,认为要补充什么,可以怎样设计的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知识点和知识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毕竟是法律课,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环节可长可短,也可以移到课后,方便我控制时间。我自己对这个点子还挺满意的,

  但是,翁老师提出这个环节不好,“板书是老师的事情,不是学生的事情”,围绕板书小结,应该干净清楚。

  所以,还是“怎么上才好”?一个知识难点,怎样设置教学能更好的去突破?一个教学环节到底合适还是不合适?我还缺乏判断和取舍的能力。

  其他

  翁老师这次听课后,给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课声音不够响,太轻了”,尤其是学生回答的时候,学生声音轻我也会跟着轻,就变成两个人的悄悄话。这是我的一个新毛病,因为总想着要跟学生亲近,所以自己的音量、情绪也很容易受到感染,上课激情不够。

  还有,就是对于学生的追问不够,不能抓住学生的答案及时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