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本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很好总结一下。
不足一:有些实验如铁和硫酸铜反应完全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学生的体验是教师无法取代的,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有考虑。但想到学生从未亲手使用天平为节省时间所以作罢。
不足二:凸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太少,我说的太多个别地方略显拖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像洋思中学学习,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
不足三:个别学生头脑灵活,课上积极活跃,但作为授课的主体是全班同学,当我提出问题时大部分同学正在思考他已经说出正确结论,有些惰性学生就不再想答案,影响了授课的全面性。这些天我经常课下和他沟通,在表扬他聪明的同时对他提出希望为全班同学着想,给别人回答的机会,我开玩笑的和他说 “你想是大将应压后阵,有难题找你解决”。他开心的接受,在最近几天教学中偶尔还是抢先说出答案但情况已明显好转。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二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我在化学实验室1上了一节公开课(也是街道的汇报课),上课的班级是初三(8)班,上课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
在经过几个星期的准备和四次的试教之后,最紧张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由于这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比较多,时间比较赶,所以我站在讲台上,虽然很紧张,但是为了抓紧时间,其他的事情都不管了。
上完之后,首先是我自己感觉,比前面的四次都要好一点,起码实验都做40分钟内完成了,还有5分钟时间做练习。并且实验的过程中都还算成功,实验现象都比较明显,尤其是盐酸跟碳酸钠反应的改进实验,当一打开瓶盖时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给学生很直观很深的印象。但是我觉得还有非常多的不足,我自己都感觉到自己一节课都在赶时间,很少让学生去思考去动脑,这样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学生听课很累,老师上课也很累,好像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肯定是被淘汰的。
下面是在教学过程( )中各环节的一些小结。
在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严老师和方老师都跟我提出了建议:如果把问题改为“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会不会相等呢?”我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提问,这样就给学生提示,往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相等、大于、等于)去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漫无目的的思考。
在做白磷(没有跟学生说清楚白磷与红磷的区别:着火点不同)的燃烧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时,没有让学生先看书本的步骤,只是不够详细的讲了一下,并且没有很好地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尤其是在把铁钉放进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中时,把铁钉尖端的一头先放进去,造成试管底部的破裂。在上完课后,很多老师(包括杨志刚老师和李校长等)都提到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留意上课时的细节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 )中,应该在这方面下苦功,要留意学生,让学生先看书,看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实验操作要先演示给学生看(倾倒法往试管到溶液,铁钉的大头的一端先放进去,而且是轻轻的放进去),强调出关键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