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一、激情开篇,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是不是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上课?(学生点头)

  师:你们在想些什么,能跟我说说吗?

  生:老师,我有点紧张。

  师:有我在,你还紧张?(笑)大家认识我吗?

  生:(齐说)认识!您是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姓佟。

  师:那你们介绍一下自己,我想尽快了解咱们四年级(5)班的同学们。

  生:我叫李宜修,今年10岁,爱好广泛,尤其是朗读。

  师:哦,那今天这堂课一定给你个机会施展才能。

  生: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班集体,我们很活跃,今天在这里和佟老师一起上课,感到很兴奋。我们一定要把光明实小学生的风采好好展示一下,让老师们了解我们,了解光明实小。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激发情趣,指导学生书写课文标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谁想到黑板前写课文题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跟我合作,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举手的学生很多)这么多同学都想来?推荐一名同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在读书中出现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去读书,谁能够告诉我,通过读书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老师我能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会写呢。

  生:我不仅认识了生字,读熟了课文,我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老师我有问题不明白,我在读书时画在了书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也真不少,咱们先来看生字,读准字音。

  师:回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刚才我听同学说在读书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习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同学们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请大胆提出来,不要把问号留在大脑中,要把它抻直变成感叹号。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找出来。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陆续举手。)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播放幻灯片: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3、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放掉鲈鱼,他做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找的问题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段落,也就是在写由钓鱼得到的启示这一部分,我建议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一段。

  师:这段话反复几次提到了“钓鱼”,看来理解这一段还要结合前面描写钓鱼的那部分段落。我们把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联系在一块,解决了难题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

  师:出示幻灯,“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大家比较一下,文中后一个“鱼”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生:说明不是真正的鱼。

  师:虽然不是真正的鱼,但文中的“我”却说与那条鲈鱼是“相似的”咱们找一找,作者钓到的那条鱼有什么特点?和其它鱼有什么不同?

  生:鱼很大。

  生:是条鲈鱼。

  生:还很漂亮,我从来没见过。

  师:正是因为这样一条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孩子来说,充满了诱惑力,让人心动啊。谁会用朗读去表达?

  生:(读课文。)

  师:那么后来文中的我说不止一次遇到与其相似的“鱼”,成年后让他心动的会是什么?(汽车,洋房,金钱,名声等一切对他有好处的东西)

  师:你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吗?具体怎么做的这些事?

  生:好象都拒绝了。

  生:最恰当的应该说是学会了放弃。

  师: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吗?找出父亲的话来。

  生:(读书。)

  师:道理简单,实践很难。对于钓鱼这件事,什么简单,什么难?

  生: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日没到是不能捕捞鲈鱼的。

  师:父亲在做什么,他会想什么呢?

  (投影)父亲划着了一跟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只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师:谁能象父亲那样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训练。)

  师: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父亲却一定要我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吗?

  生:不是,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鱼。

  师:给个理由。

  生: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阵子,他肯定特别喜欢,要不他才不会看那么久。

  生:2、父亲很得意,也说明他喜欢这条鱼,而且他还是“欣赏”。

  师:能读给大听吗?

  生:(学生朗读)

  师: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让我放掉大鱼是多么的难啊!

  师:课文哪里有体现?

  生:我放鱼是慢慢从大鱼的嘴上取下钩子,多么的依依不舍啊。生:还有“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

  然哭出了声”也能看出我是多么多么不情愿地把鲈鱼放掉。

  师:你说得真好,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给大家读读行吗?(生读书)

  师: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委屈,很伤心。我也想读。

  师:你来试试啊。(又一生读)

  师: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上来的,这是条我从没见过的、大的、漂亮的鲈鱼啊,所以会觉得放掉到手的鱼是一件很难的事。

  师:34年前,当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放掉鱼是不情愿的,是迫于父亲的威严,不理解这么严格的教育是为什么。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哪些文字可以证明?

  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我给大家读读,谁跟我配合一下?

  师:邀请对手了,谁想和他一起读?

  生:(分角色读)

  师:34年后,他所做的一切是自觉的行为,正是由于“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他不但理解了父亲,还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

  师: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从日常小事得到锻炼,必将走向成功。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我要说:‘谢谢您,我的爸爸,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正确教育,我才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当年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要不是您非得让我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从小得到这样的锻炼,我怎么会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呢?

  生:爸爸,那个34年前的夜晚您还记得吗?也许您早以忘记了,可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是您教育我要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今天做到了,我要真诚的谢谢您。

  师:作者希望我们也勇敢地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六、扩展思维,小练笔

  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学生思考,动笔)

  生:老师我想好了。我写的是:“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财富。”

  师:这是谁的创作啊?

  生:我自己写的。(自豪)

  师:那把作者的名字也一块念上。

  生:(又念一遍,加上自己的名字。)学生中爆发出掌声。

  (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还在争着读自己的名言。)

  师:还想读?我们这节课要超时了,评委老师要扣我的分啊!(台下大笑)最后一次机会给你了。(把话筒递给学生)

  师:同学们,咱们课下还可以交流,你们可以把写好的名言装订成一个小集子,做好之后给老师欣赏欣赏,好吗?(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