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名著的膜拜,以鉴赏人物形象为目的,我上了《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课后结合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如下反思。
第一,小说重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这节课便是分析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我的设计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分析王熙凤、贾宝玉,又分别从众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视角去看林黛玉。以视角的限制来分析人物,可分析的内容就减少了,一节课下来,足可让这三个人物凸现在学生面前。有的老师却表示,不如一节课着重分析透彻一两个重点人物,即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分析人物形象,给学生一个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确切认识。而我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首先,透彻地分析一个人物并不容易,《红楼梦》作为一本巨著,表现的人物具有复杂性,这要在很多回中才可真正展示完一个人物的性格。如贾宝玉,开始就说他对封建思想的叛逆,但他其实也有封建等级意识,而这些并不是中学课堂要求的重点,所以,企图在课堂上透彻地分析《红楼梦》中一个人物不是很必要,倒不如以限制性的视角来分析。况且,让学生鉴赏的目的在于引导他们课后广泛阅读,只要教会他们分析思考的方法就够了,不必给他们答案。
第二,我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其中还截取了两个电视片段,分别为王熙凤出场和晚膳,有利于学生清晰直观地认识王熙凤形象和林黛玉的步步留心,课后听学生和老师的反馈意见普遍感觉很好,但也有老师认为应先放电视片段,再让他们阅读相关语段,再分析人物形象。而我还是保留自己的意见,即先阅读再看电视片段加以印证。因为对《红楼梦》这样的作品,现在的学生比较陌生,若先看片段,他们也可知道人物性格了,便极有可能不再看课文内容了,那达不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第三,说到课堂的组织上,有老师提出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些。经过仔细反思,我也觉得真的可以做得更好,只是课前没意识到。我大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来探讨这些人物,然后派代表发言,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竞争与合作中充分理解人物形象,这也正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加强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如王熙凤出场的语言很有个性特点,只要多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人物形象不言而喻,那比笼统归纳成几个抽象的词──俏丽,虚伪,要好的多。这也不正是新课程注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吗?这样想来,我几乎把自己的课堂组织程序全盘否定了。我得到的教训是,无论课前多么认真地备课,把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细节揭个底朝天,可这些都只是教师个人的储备,把这些东西带到课堂上,如何分给学生?我觉得不能有自视为一缸水,然后分给每个人一碗水这样的观念,而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像自己那样去主动寻找水源,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充分体会到获得甘泉的乐趣。老师要做的,正是要组织他们如何找水,鼓励他们积极找水。这样想来,纵然我的板书清楚地标明王熙凤:俏丽、衣着华丽、虚伪、放诞无礼但那只代表一个结果,留下的只是几个冷冰冰的词,而学生只会认为那是一个负担──又要死记!
上了这一节课,我心里沉沉的,这也是每次走下讲台的感觉。现在的语文课应该怎么讲?新课程、新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许千差万别,但我想,最终还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自身的特点,比较选择较为恰当和有效的实施途径,而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