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本节课
(一)亮点
《将相和》一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文中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课时限时30分钟,我重点讲解蔺相如这个人物,通过第一个故事体会他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个性品质。为此,教学中我以读、说、悟、演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充分地领悟蔺相如的特点与品质。同时考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主体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对“和”字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祖国思想文化的认同感。以“不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廉颇说的话辅以《史记》中描写二人的片段,通过读体会廉颇的“不忿”、“不服气”。以“嘴”为探究对象走进第一个故事研读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三句话。抓住“理直气壮”、“大大方方”和语言对话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有理不失礼、顾全大局的品质。期间在讲“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一句时,在理解蔺相如说此话的用意后,用语言将学生带入当时情境,揣摩秦王的心理,以师生表演的形式深刻感受秦王的愤怒、无奈、不甘等情绪,通过对比的方式让生深刻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结尾总结学法,让学生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人物的品质和形象,也为学习后两个故事奠定了学习基础。
(二)不足
首先,设计本文我本着“返古”的理念,尽量通过语言来进行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古代”,但由于课堂语言设计上存在缺陷、繁冗拖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时间的利用率;其次,教学过程中有“绑架学生”之嫌,整堂课学生完全按照我的思路去想,去感受,我未对其独特的见解有所引导。就如同摆在我们面前有很多路,皆能通向终点。却偏偏要求他们跟着我走最为平坦、开阔的那条路。究其原因,一是源于本人自我意识过强,忽略主体存在。二乃设计存在缺陷,不敢大胆创新;最后,情境教学模式运用不够成熟,使其过于表面化,未能贯穿始终,即使在情境模块也未完美呈现。如在让学生表演秦王听完蔺相如说完的第三句话后的样子,未让学生准备就直接表演,缺乏内化吸收的过程,难免会走马观花。
二、情境教学我之建议
全中国都知道誉满天下的北京烤鸭,食肉知味,赞不绝口。但绝对不会天天吃的,天天吃的是什么?那是家乡菜!就像是久居外地的新疆人若是没有拉条子、烤肉、抓饭的陪伴决计是难以适应的。情境教育人人皆知,但传统课堂又已经让大多数人适应了,即便有情境的样,那心却不是情境的心,不免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局。
1。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主练”的方式,转变思想观念,特别是转变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新教师的观念。将这部分教师作为推进情境教学模式的生力军。
2。整合教材,通过归纳整理将适合全情境教学模式的文本进行整理,组成团队进行教学设计。
3。非适合全情境教学模式的文本,可着力开发、打造情境模块。
4。情境模式下的教学除利用现代化技术等外物,更重要的是体现语文性,通过语言创设将学生带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