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阿里山纪行》一课,不甚满意。现列举十大败笔:
1、导语不熟练,不能做到目视前方。
2、第一个问题应该齐答。顺势引出的课文结构和开头、结尾的特点应该有更明晰的思路。
3、第三个问题处理仓促又费时,需要找合理引导学生的方法。还有,对于学生回答的内容缺乏必要的点拨,原因在于备课不够充分,对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没有准确的预测,如“青苔”“林区”,教师没有架好桥梁而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另外,这是板书的内容,可以不必展示幻灯片。
4、第四个问题神木的涵义理解很表面,忘了挖掘到其深层的意义。
5、第五个问题赏析语言时,
缺乏一个规范的回答模式,如“我欣赏______________(句子),因为它用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好处)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或感情)”。
缺乏一个朗读的提示或指导,以第五段为例,如“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要轻柔,“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禅的世界”形容词要读出重音,语速要慢,如“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要读出喜爱之情。
缺乏一个恰当丰富的激励性的评价。
当然,语言的特点音乐美和情韵美也有硬塞之嫌。
6、导学归纳在“我欣赏了……”一部分关于五“美”教师有不必要的重复,“我学会了……”一部分除了移步换景、融情于景之外,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特征也是非常必要的。
7、反馈训练时间不够,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
8、临近下课,心理素质太差而语无伦次。
9、不停地为完成任务赶时间,凝固了思维,漠然了表情。
10、没有真正融情于课堂,这是最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