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克教学反思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是学生接触的两个新的单位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实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与发展,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
2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的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3、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市场,学会估计物体质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本节课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还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质量单位的概念,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密切结合。
篇二: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中首要的难度来自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 克 ” 、 “ 千克 ” 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 “ 克 ” 、 “ 千克 ” 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 “ 克 ” 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 1 、在比较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 2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 “ 克 ” 与 “ 千克 ” 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的方法和意识。
因此,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为: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知道 1000 克 =1 千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2. 在建立重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意识。
反思一:
审视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 “ 千克 ” 与 “ 克 ” 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 “ 克 ” 、 “ 千克 ” 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 1 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 1000 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反思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掂一掂 2 分硬币的质量,说说感受,初步感知 1 克是一个很轻的单位,人们是几乎感觉不到的。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桌上约重 1 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再揭示学生找到的物品都约重 1 克,为丰富克的感知,让学生感知 10 克要几个硬币, 20 、 50 克呢?并让小组 6 、 8 个同学合起来掂掂, 20 克, 50 克、 100 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再让学生估量苹果与盐的重量,在估量过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优化。可惜在估量确定出苹果重量之后,忘却了让学生感知 200 克的重量。在教学 1 千克的时候,我请学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废纸哪个重,哪个轻,由于两者体积相差比较大,学生很好的认识了千克,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要看质量而不是体积。最后我请学生比较了 1 克与 1 千克的不同,他们明显感受到 1 克比 1 千克轻得多,这为他们今后在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反思三:
在教学完千克后,因为时间关系,遗憾地没让学生感受几十千克有多重。另一个值得反思之处就是在回归课本的整理知识的环节中,该思考适当的引导学生整理、回顾知识。
篇三: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不足:
一、特点
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理念新,教学中紧紧围绕这种新的教学思想,使用了实物,多媒体等辅助设施对教学加以协助。另外,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此外,学生在用手掂,比一比、找一找、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逐步理解克和千克以及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中始终把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克和千克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应用,所以设计了大量的强化练习,当堂学习、当堂消化。
二、不足的地方
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各种秤的认识只局限在图上,学生所带食物少,演示克和千克的称重不够充分学生体会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所以这不够深入细致。师生配合不够流畅,不够默契。今后教学中,注重课前准备充分想到教学的各种环节,做到尽善尽美。
【认识千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